近期热点

[新民晚报]东华纺织服饰博物揭示“上海摩登”的由来

发布时间:2014-04-23发布部门:宣传部
    “摩登”一词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繁华、时尚的代名词。“上海摩登——海派服饰时尚展”近日在东华大学校园内的上海纺织服饰博物馆亮相。

  “在中国近代以来的衣着时尚中,海派服饰最具有显著的典型性和代表性。” 上海纺织服饰博物馆馆长、东华大学卞向阳教授如是说。正进展馆,一件件昔日的“时装”,揭示出“上海摩登”的由来——

  一件西装、几件马甲讲述了最早的“摩登”故事:晚清的上海,中西交汇、华洋杂居,崇尚商业的城市背景塑造了沪上时尚的奇特个性,并在19世纪80年代前后成为中国的服饰中心城市。当时的海派服饰越是奇异、独到、奢华、精致、多变乃至古怪,就越时髦。优伶、商人、学生成为时尚的先锋。在租界,“只重衣衫不重人”的社会准则,让上海人对于衣着装扮空前重视。海派影响之大、变化之快,以至“人人都学上海样,学来学去难学像,等到学到三分像,上海早已变花样”。

  旗袍出现了。只是民国之初的旗袍,袖短、宽松,穿着轻便。当时,皇帝倒了、辫子剪了,上海作为唯一的服饰时尚之都,经历了剪发辫、废缠足以及“西装东装、汉装满装,应有尽有,庞杂至不可名状”的过程。民国的第一个服饰条例不仅废除了过去的服饰等级制度,而且确定了西式和中式服装并列作为礼服的制式。这一时期,受女学生着装影响,少有纹饰的上衣下裙风行一时,常见有圆下摆和及肘倒大袖,史称“文明新装”。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是上海服饰“摩登”的高潮期。展品中,一件印有英文Logo“LaouKiu Woo & Co”的橘色无袖印花旗袍赢得观者赞叹,该件旗袍出自老上海著名的“老九和绸缎局”。那个时代,旗袍的廓形逐渐向巴黎流行靠拢,到30年代几近同步,而其衣领和侧衩的高低、下摆和袖子的长短、袖口的大小、中西面料的并容、装饰的变化,加上西式的肩缝和胸腰省道等西式裁剪手段的引入,再配以直发、烫发、高跟鞋、西式外套等,使得旗袍的流行多姿多彩。

  卞向阳教授表示,“我们希望展览提供了一个‘上海摩登’的记忆,也许,这将为今后上海打造时尚之都带来新的思路。”

(来源:新民晚报 2014年05月21日 记者:张炯强 通讯员:徐小雯、邱登梅)

视频: 摄影: 撰写: 信息员:系统管理员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