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热点

爱东华爱实践 | 阅读无字之书,用社会实践为青年成长道路标注鲜明时代坐标

发布时间:2019-08-12发布部门:团委

非遗传承、精准扶贫、生态保护、教育关爱、资助宣讲、长三角发展……今年夏天,东华大学262支团队,2900余名师生,奔赴全国29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开展类型多样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东华师生行万里路,读无字书,在亲身参与中感受国情民意,在实践育人中打上时代烙印。

 多样化的选择多维度感受时代脉搏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今年,学校通过提供多样化的实践选题方向,为青年深入基层、阅读社会这本无字之书找到了全新的切入点。

学校聚焦“青春心向党 建功新时代”实践主题,结合时代热点,精心设计社会实践活动内容,具体实施“乡土中国行”、“城市绣花针”、“锦绣东华人”三大行动计划,为全校大学生提供了十六条多元化的社会实践活动路径,帮助青年深入乡村、展望城市,鼓励青年结合专业多维度感受时代发展脉搏。

外语学院以教育关爱为切入,依托光华基金会在新疆昌吉成立“光华丝路图书馆”,开展“红领巾小课堂”志愿授课,用实际行动践行文化扶贫、教育扶智。

 图为外语学院赴昌吉实践团成员在“光华丝路图书馆”为小学生讲解作文

马克思主义学院关注新时代下少年儿童爱国主义精神培育,以理论宣讲形式深入爱心暑托班,用多样的形式在孩子们心中播下爱国的种子。

 图为马克思主义学院苗苗宣讲团和暑托班学生合影

服装学院聚焦文化传承,深入调研皮影、顾绣、剪纸等传统艺术形式,探讨融媒体背景下的发展之路,为其传承注入时代活力;人文学院则关注少数民族文化,今年深入甘肃省张掖市,探访裕固族非遗文化。

 图为人文学院“小脚丫”实践团采访裕固族表演嘉宾

计算机学院助力城市治理,致力于上海地铁导乘标识调研和换乘标识优化;管理学院关注热点问题,深入调研女大学生HPV疫苗接种情况。

此外,学校鼓励个人开展社会实践,构建起团队和个人两大体系,选派本科生、 研究生赴长宁区、静安区、黄浦区、闵行区等开展挂职锻炼和学习实践活动,深入基层工作第一线,倾听民众真实声音,了解时代发展中的现实问题。

 多角色的融入多层次践行时代责任

广泛阅读无字之书是青年了解时代、融入时代的重要途径,而多角色的融入能让学生感受立体化的社会,倾听时代不同层次的需求。东华大学重视学生成长成才,引导学生思考结合专业能做什么。

环境学院12位少年带着环境保护的赤子之诚,在湿地边研学探讨、走访调研。他们学以致用,探究太湖治理的前世今生;他们深入湿地,分析水样水质;他们走遍无锡,宣传环保理念,他们坚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用专业探讨太湖流域人工湿地绿色发展新路径。


 图为环境学院赴无锡实践团在太湖流域人工湿地采集水样

引导学生从专业角度出发思考“我能做什么”强化了无字之书的阅读深度,这是从学生角色出发倾听时代需求;同时,学校重视挖掘大学生“成人”角色,引导学生多想一下“我应该做什么”,鼓励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践行时代责任。

有这样一支团队以践行时代责任为己任,八年助力建德发展。今年,他们将实践重心放到乡村振兴战略和长三角一体化战略的实施上,通过探访沪郊示范乡村,探索建德农村生态产业发展新模式。他们是来自化工生物学院的11名研究生,他们朝气蓬勃,不畏困苦,他们勇于创新,将文化传承融入乡村振兴浪潮之中。

 图为化工生物学院赴浙江省建德市实践团教授小朋友沪郊特色“七彩葫芦画”


 多元化的协同多主体助力时代发展

聚焦时代热点,多主体协同有重点地读好无字之书。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多元主体参与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关注时代发展,也将进一步构建实践育人的全员参与体系。

关注脱贫攻坚,形成“团委+”模式,联合校办、宣传部、学生处等多部门协同组织“环盐津”大学生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专项社会实践活动,通过特色扶贫产业考察调研、农产品包装设计、澜沧旅游标识设计等项目,有针对性地引导新时代大学生参与到精准脱贫与乡村振兴中。

 图为机械学院赴云南省澜沧县实践团成员采访十八大代表

关注创新创业,联合学生就业服务中心,开展“弘毅•家国天下”暑期实习专项,10支团队奔赴各地进行职业生涯体验和调研。

 图为信息学院赴河南省洛阳市实践团和洛阳机器人智能装备产业园工作人员进行交流

着眼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联合学院开展长三角专项,关注长三角生态、文化持续发展,7支团队入围获得“知行杯”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大学生社会实践项目专项赛立项。

此外,学校为学生读好无字之书提供了多样的保障,依托“锦绣丝路”实践育人工作室,借助知行论坛、“爱东华,爱实践”官方微博、“锦绣丝路实践育人工作室”微信公众号等平台,指导学生实践选题、跟踪实践过程、总结实践成果,融入实践全过程。

社会实践是青年学生练就过硬本领的“大熔炉”。2019年的夏天,东华学子奔赴全国各地,用双脚丈量祖国大地,用心阅读无字之书,不畏困难、深入基层,在亲身参与中受教育、长才干,用独具时代特色的实践项目为自己的成长道路标注上鲜明的时代坐标。


视频: 摄影:各实践团队供图 撰写:张也 沈洁 信息员:黄璐 编辑:朱一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