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热点

《上观新闻》刊发马克思主义学院王治东教授署名文章
《从毛泽东到习近平,为何始终抓住这件事不放?》

发布时间:2020-08-24发布部门:马克思主义学院

【编者按】8月24日《上观新闻》 刊发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王治东教授署名文章《从毛泽东到习近平,为何始终抓住这件事不放?》。文章认为,这次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对“餐饮浪费”作出重要指示,是在新的历史时期对勤俭节约问题的再一次深化和提升,从勤俭节约、反对浪费的传统根植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勤俭节约、反对浪费的传统来自于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中国共产党对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理论探索和制度设计等方面展开论述,提出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一定会贯彻得更加彻底,并将改变人们的生活观念、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交往方式甚至消费方式。现将全文转载如下:

这次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对“餐饮浪费”作出重要指示,是在新的历史时期对勤俭节约问题的再一次深化和提升。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他指出,餐饮浪费现象,触目惊心、令人痛心!“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尽管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对粮食安全还是始终要有危机意识,今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所带来的影响更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这也是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厉行节约、制止餐饮浪费行为的又一次重要指示。

勤俭节约、反对浪费的传统根植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勤俭节约、反对浪费的传统根植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基因,中华文明以农耕文明为基础,在数千年的劳动实践中也形成了反对铺张浪费、崇尚节约的文化传统。

自古以来,节俭就被认为是一种崇高的美德。《尚书》中写道:“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左传》中记载:“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老子所著的《道德经》中也写道:“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节俭被老子视为人最重要的三个品格之一。墨子也提出:“俭节则昌,淫佚则亡。”即勤俭节约,国家才能昌盛;骄奢淫逸,国家就会灭亡。中国古代诸多文学作品中也充满了对勤俭节约的崇尚以及对铺张浪费的批判。唐代诗人李商隐在《咏史》中写道:“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清代朱柏庐也写道:“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可见在中国历史上,有着丰富的反对铺张浪费、崇尚勤俭节约的文化传统。

勤俭节约、反对浪费的传统来自于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勤俭节约、反对浪费的传统也来自于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是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重要内容。这种优良传统和作风也是作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要求。

资本主义社会是被资本裹挟的社会,在根子上也是一种“浪费的社会”。马克思指出:“生产资本的迅速增长,会引起财富、奢侈、社会需要和社会享受同样迅速的增长。”在追逐剩余价值的动机下,资本主义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势必造成生产过剩。每当生产过剩造成的危机出现时,资本家为了维持商品价格往往采取大量销毁产品的行为,如将牛奶成吨倒入河中、炸毁修筑好的房屋、屠宰尚未育肥的猪仔等,造成社会财富和资源的极大浪费。只有将劳动从资本的支配下解放出来,才能真正去享受自己创造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社会主义作为对资本主义的辩证否定,对浪费具有内在的建设性需求。当人民掌握国家政权后,在为人民服务的执政理念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指引下,发展社会生产、增进人民福祉成为中国共产党的重要职责。

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坚定的理论自觉和深厚的文化渊源共同造就了中国共产党反对浪费、勤俭节约的优良品质。

中国共产党对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理论探索和制度设计

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以来,着眼不同历史阶段的具体任务和要求,在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理论探索和制度设计。

中央苏区时期,在革命不断夺取胜利的同时,贪污腐化和以权谋私等腐败现象也时有出现。为此,1932年初到1934年秋,中国共产党在中央苏区开展了第一次大规模的反腐倡廉运动,1933年中央执行委员会发出惩治贪污腐败的第26号训令,对因玩忽职守而浪费公款,致使国家受到重大损失者,依其浪费程度给予不同程度处罚。1934年在江西瑞金召开的第二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上,毛泽东指出:“财政的支出,应该根据节省的方针。应该使一切政府工作人员明白,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

延安时期,革命斗争是我们党所要进行的主要任务,所以要通过厉行节约,把有限的资源用于革命斗争来争取胜利。当时制定的《陕甘宁边区政务人员公约》,规定政务人员必须公正廉洁,奉公守法,不徇私情,不贪污,不受贿,不赌博,不腐化,不堕落。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在西柏坡召开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指出:“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两个务必”饱含着反对贪污浪费、继续发扬勤俭节约优良传统的精神。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增强国家实力、捍卫新生的人民政权,必须集中资源,反对铺张浪费,坚持勤俭建国的方针。1951年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实行精兵简政、增产节约、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和反对官僚主义的决定》,要求普遍地检查贪污、浪费和官僚主义问题。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毛泽东指出:“要使我国富强起来,需要几十年艰苦奋斗的时间,其中包括执行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这样一个勤俭建国的方针。”1958年,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开展反浪费反保守运动的指示》,由此全国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反浪费、反保守运动。1960年,为了纠正人民公社化运动后农村干部中存在的腐败、浪费问题,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在农村中开展“三反”运动的指示》。

改革开放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很快,社会上物质财富不断丰富。但这一时期,一些党员干部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变成了自己发财致富的工具,处处讲排场,铺张浪费严重。所以这一时期反对铺张浪费和反腐败是紧密相连的。从手段上来看,这一时期的反对铺张浪费的行动基本上不再以运动的形式进行,而是注重民主监督和法治的作用。

1980年,邓小平在中共中央干部会议上告诫全党:“中国搞四个现代化,要老老实实地艰苦创业。我们穷,底子薄,教育、科学、文化都落后,这就决定了我们还要有一个艰苦奋斗的过程。”1982年,“国家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被写入了宪法,标志着党和国家将“勤俭建国”的方针提升到新的高度。1995年江泽民同志在中央纪委全体会议上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不提倡艰苦奋斗、勤俭建国,人们只想在前人创造的物质文明成果上坐享其成,贪图享乐,不图进取,那么,这样的国家,这样的民族,是毫无希望的,没有不走向衰落的。”2002年党的十六大召开不久,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就赴西柏坡调研考察,重温毛泽东主席当年的谆谆教诲。2003 年3月,胡锦涛针对一位人大代表反映的机关干部公款大吃大喝问题作出了重要批示,并强调:“一些群众的生活还很困难,我们的干部必须牢记‘两个务必’,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决不能铺张浪费。要坚决刹住公款吃喝风。”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 “反对浪费、厉行节约”的相关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使社会风气大为扭转。2012年12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对国家公职人员提出系列要求;2013年1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华社一份《网民呼吁遏制餐饮环节“舌尖上的浪费”》的材料上作出批示,要求“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大力宣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观念,努力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2013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2014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厉行节约反对食品浪费的意见》;2016年《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更是规定“反对奢靡之风,重在解决铺张浪费、挥霍无度,骄奢淫逸、腐化堕落等问题”。

这次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对“餐饮浪费”作出重要指示,是在新的历史时期对勤俭节约问题的再一次深化和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国人民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了更好地适应新形势的变化,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加深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也必须改进党的作风、反对铺张浪费。

可以看出,十八大以来反对铺张浪费的手段和措施呈现出许多新特点:一是法治作用更加突出,依法治国理念得到强有力贯彻。二是党内法规的作用也更加凸显。中央八项规定、《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以及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都对贪污腐败、铺张浪费的处罚做了更详细的规定。三是注重发挥制度的作用。通过一系列顶层设计把权力关进了制度的笼子,使广大党员干部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四是更加注重思想上的教育。通过“两学一做”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补足了共产党员的精神之钙,使党员干部在思想上得到提升,自觉地不想腐败,主动地勤俭节约。五是群体约束性不断扩大。此次禁止“餐饮浪费”由公职人员拓展到百姓日常生活,使勤俭节约的观念更深入人心。

我们坚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一定会贯彻得更加彻底,并将改变人们的生活观念、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交往方式甚至消费方式。

(作者为东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


视频: 摄影:图片来自《上观新闻》 撰写:杨晶静 信息员:曹小玲 编辑:高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