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热点

爱东华爱实践|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开展大中小劳动教育调研
助力建设适应教育现代化要求的劳动教育体系

发布时间:2020-08-31发布部门:马克思主义学院

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新时代,劳动教育如何落地生根?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应该如何协同推进?如何进一步提升劳动教育的效果?围绕这些劳动教育推进中的相关问题,今年7月27日至8月9日,东华大学专门组建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现状调研及问题研究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实践团成员主要是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的硕士研究生,他们扎根家乡、深入基层,通过线上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对浙江、江苏、上海、甘肃、河南、山东、湖南等10多个省份劳动教育现状进行调研,还实地走访了10所学校、访谈了12位一线教师,力求全面深入掌握第一手调研资料。

通过对不同地区大中小学和社会实践基地的深入调研,实践团成员更加深刻感受到劳动教育的重要意义,团队成员曾璇认为“劳动是人类的本质活动,也是历史唯物主义中的核心概念,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作为一名新时代青年学生,我们要认真学好专业知识,树立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养成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创新实干、敬业奉献的劳动精神。”

(团队成员现场发放问卷)

当前劳动教育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是什么?“劳动教育形式单一,课程设置不科学,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理论与实践分离,劳动教育体系性建设和安全性保障有待提升”“地区之间劳动教育发展程度存在差异”等。调研中,团队成员专门走访了湖南省湘潭市雨湖区某小学劳动教育课专职教师陈老师,了解到陈老师在开展教学过程中,特地向学校申请了一块花坛,带领学生们耕种农作物,松土、种苗、浇水……不仅让学生参与了劳动的全过程,还体会到了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树立起正确的劳动观。通过对基层一线教师访谈、调查问卷以及实地走访,进一步深化了团队成员对于劳动教育的思想认识,也更加坚定了开展劳动教育宣传和研究的信心。

在实践团调研报告中,团队成员提出针对不同学段学生设置相应的劳动教育目标和内容,如“小学生主要是学习日常生活自理,感知劳动乐趣;初中生要自觉承担家务劳动,参与社区服务;高中生要开展志愿服务和公益劳动,培养主动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围绕发现的相关问题,实践团成员也提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如“学校开展劳动教育应充分考虑到自身发展特点,结合学校办学理念,合理利用学校现有资源,将劳动教育有机地融合到学校课程体系中,贯穿学生培养全过程;要积极调动社会资源,比如公交系统、城市建设系统等,因地制宜丰富劳动教育形式,并强化实践过程的安全性;要构建完善的劳动教育育人体系,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精神面貌、培养健康劳动品质、提升基础劳动技能……”

实践团队负责人、马克思主义学院2019级硕士研究生张荆京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劳动创造了中华民族,造就了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也必将创造出中华民族的光明未来。作为一名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学生,我们将进一步深化对劳动教育的研究,坚持实践导向、理论支撑、五育融合,助力打造适应教育现代化要求的劳动教育体系,同时积极行动起来,用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指导实践,坚持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视频: 摄影: 撰写:张荆京,高坤 信息员:曹小玲 编辑:高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