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不久的“2020海峡两岸暨港澳生物材料与组织再生青年科学家学术会议”上,有这样一位老师,身形不高,忙前忙后,主持操办着这场线上40余万人次实时观看、线下200多人参与的两岸四地间青年学者学术会议。她就是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莫秀梅老师,会后记者对她进行了采访,在莫老师的身上读到了“热爱、方向、积极”三个关键词。
热爱:“我不累,只是有点忙”
莫秀梅是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学科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在日本京都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德国亚琛工业应用技术大学求学访问,2004年她主动放弃了众多橄榄枝,回到了母校“东华大学”工作,并组建生物材料与组织工程研究室。三十多年来,她致力于静电纺纳米纤维仿生组织细胞外基质用于组织再生的研究,不断改进静电纺丝技术,制备出管状、膜状、纱状、块状多孔纳米纤维仿生支架,与医院、医疗器械公司等合作,成功用于皮肤、血管、神经、动脉瘤、肌腱、骨和软骨组织再生。先后主持完成了科技部863,上海市科委重大基础研究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纳米专项和国际合作项目等30项科研课题。
(莫秀梅指导学生做实验)
“膜、管、块、纱、线”,莫老师在静电纺技术上一步步稳扎稳打,在系统化开发研制生物医用材料的征途上不断前行,是什么样的驱动力使得莫老师白天晚上在实验室,像小陀螺一样不停歇呢?莫老师的回答很触动记者,“我喜欢做科研,看到那些激动人心的科研成果,总是激发我去想一些新点子、开发一些新方法,去迎接下一个更激动人心的结果;在科研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学生收获好成绩、找到好工作,他们开心就是我的开心;科研成果产业化后,有社会价值,服务社会收获满满的幸福感。所有这一切是一个‘正循环’,也是我不停往前走的强大驱动力。”在被问道是否累时,她不假思索地说到:“我不累,就是有点忙啊。”从莫老师身上能看到那份发自内心的对科研工作的热爱,这样一个状态真是羡煞旁人。
疫情期间,莫老师与团队主动担当,与时间赛跑,迅速开展抗病毒纳米纤维口罩研制。利用静电水纺纳米纤维技术,将抗病毒药物负载在纳米纤维中,通过调节纳米纤维的厚薄和纺丝时间,使得口罩更加安全、轻薄、透气,高标准达到中国医用口罩生产标准,并拿到欧盟CE认证。武汉封城的艰难时期,第一时间将一批口罩送往武汉,支援抗疫一线。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彰显了科研工作者和教育者的使命担当。
方向:“帮学生把最难的一步走出来”
多年的教学生涯里,她主讲《生物材料与组织工程》、《生物材料学》和《生物材料进展》本科生、硕士生、留学生和博士生课程,先后指导国内外博士、硕士研究生80多名,在学生培养中,她聚焦前沿领域,掌握最新一手资料,帮助学生慎重选择切合自身实际又具有创新性的研究方向。博士生小刘,对老师给出的研究方向迟迟做不出样品,有了退学的想法。莫老师得知情况后,详细了解学生的难点痛点,结合学生的知识结构,为她推介优秀学者的研究资料。学生在莫老师的指导下阅读了大量文献,并做了大量的重复实验,终于做出了新的组织工程支架,为发文字铺平道理,收获自信。莫老师说:“为学生选择好的方向,引导学生渡过难关,帮助学生重获信心、找到一片新天地,是我应尽的责任。”学院其他老师说:“莫老师是帮学生把‘找方向’这最难的一步走出来了。她指导的多名学生在高校、医院为国家做贡献,学生毕业后,改行的很少,也印证了莫老师为学生选择科研方向的前瞻性。”
(莫秀梅指导学生作业)
耐心细致育人,收获好评连连。莫老师为留学生主讲的双语课,吸引了来自化工生物学院、纺织学院、材料学院的学生选课,荣获“上海高校外国留学生英语授课示范性课程”荣誉称号。她为本科生主讲的系列课程,培育了学生科研兴趣,本科二年级学生也想加入莫老师课题组实验室学习。她指导的论文斩获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优秀博士论文、上海市优秀毕业论文、优秀墙报等多个奖项。她与团队建设的生物医学工程学科,2012年申请到硕士点,目前正在申请博士点。吴晶磊从学生时代跟随莫老师学习,现已是莫秀梅老师团队里的一名青年骨干教师,他说:“莫老师关注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指导他们如何独立思考、申请项目等。她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培养年轻人细致耐心,循循善诱,为青年教师树立了一个良好的榜样。”
积极:“主动参与,发出东华声音”
多年来,莫老师积极参与国际合作项目,与澳大利亚、英国、德国、波兰等国外学者在生物材料与组织再生工程上开展了数十次合作研究,多次参与国际交流会议。
“出国开会不是看风景,要有所作为。” 2012年,莫老师在韩国参加“国际静电纺大会”,当委员会讨论到下一届在哪儿举办的时候,她积极发声,邀请大家到中国来、到东华大学来。在美国、意大利、南非举办三届之后,东华大学终于拿到“第六届国际静电纺大会”的举办权。委员会这样评价:“本次大会吸引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80位知名专家汇聚一堂,专家学者讨论热烈,信息量交流大,反响非常好,推动了国际国内跨学科交流与合作。主办方周到细致的操办,为世界各国静电纺丝领域的专家和学者提供了难得的交流合作的机会,也为下一届办好大会积累了丰富经验。”就这样主动走出去,积极引进来,她成功主持操办了“第二届国际血管组织工程会议”“第六届国际静电纺大会”“2020海峡两岸暨港澳生物材料与组织再生青年科学家学术会议”等多场大型学术论坛。在国际交流中,主动发出“东华声音”,传播“中国智慧”,为中外学者提供思想交流、科研成果落地的机会,不断助力学校提升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办学水平和国际影响力。
(莫秀梅主持2020海峡两岸暨港澳生物材料与组织再生青年科学家学术会议)
莫秀梅曾荣获首届浦江人才、桑麻科教奖、2008上海市技术发明一等奖、2009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5年上海市自然科学三等奖、上海市巾帼建功标兵、中国侨界贡献(创新人才)奖等多项荣誉。
带出一批好学生,做出有用的产品,扩大学科影响力,科研与育人齐飞,是莫秀梅的梦想。三十载岁月,她怀揣热爱、不懈奋斗,将自己的梦想深耕在祖国大地上,培育出众多科技成果和科研人才,生动诠释了高校教师的使命与担当。
视频: 摄影:黄飞鸿、被采访者提供 撰写:王金辉、曾铮 信息员:王金辉 编辑:高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