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以来,新疆棉花进入花铃期,一望无际的棉田绿浪翻涌,点缀着乳白、浅黄、紫红色的花朵,煞是喜人。每年这个时候,由东华大学牵头成立的“一带一路”全国大学生纺织援疆团(以下简称“援疆团”)都会如约来到这片我国最大棉花产区开展暑期社会实践,今年已经是第10个年头。
(实地走访新疆棉田)
新疆,一直是东华人的牵挂。自2011年起,援疆团发挥纺织学科优势,在当地持续开展政策理论宣讲、技术培训和社会调查等实践项目。十年来,团队足迹遍布新疆5个自治州和13个地区(市),共走访企业430余家,培训企业员工2万余人次,签署合作协议30余份,累计完成调研报告80万字,吸引并带动大批全国纺织院校师生积极加入实践队伍,“纺”出一条特色援疆路,参与社会实践的师生也在援疆社会大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
用“专业纱线”助力新疆纺织产业发展
7月16日,是援疆团阿瓦提小分队在阿瓦提县新疆思维科技纺织有限公司授课的第一天。“我们平时在车间主要以实操为主,很少接触理论。每期援疆团成员的授课都非常充实,让我懂得一些基本原理来应对生产出现的问题。”企业员工杨怀东已经连续5年参与援疆团的授课培训,而且每一次都拿到了结业证书。
今年援疆团主要针对新疆纺织服装企业、职业技术高中开展一系列授课培训。他们根据授课对象的特点和需求,量身定制课程主题和具体课程内容,详细生动介绍形势政策、专业技术知识、行业发展趋势等,送上一场场沉甸甸的“知识大餐”。
(援疆团授课培训)
一批批教授、青年教师、博士生也纷纷加入援疆团,他们把先进纺织理念、纺织前沿技术、科技创新成果带到新疆,为当地纺织企业把脉问诊。今年,共有9名东华大学专家教授为阿拉尔市、巴楚县等地带来“纺纱新技术进展与未来”“机制面料的开发与生产”等讲座报告,覆盖纺织领域各个方向,助力解决新疆纺织产业发展面临的技术问题和人才问题。
(实地调研纺织企业生产车间)
除授课培训外,企业调研也是援疆团的一项重要任务。援疆团轮台分队来到口罩生产车间,零距离体验医用口罩生产工艺和流程;巴楚分队走进当地纺织企业,调研生产现状和厂房生产管理;阿拉尔分队邀请企业员工填写调查问卷,了解新疆棉纺织品流向及员工对“新疆棉”事件的态度和看法;伊宁分队参观调研当地特色木制工艺品和纺织品,感受乡村振兴带来的新变化;库尔勒分队走进新疆棉田,深入了解棉花生长的土壤和气候环境……
今年共有来自全国各地纺织院校的69名师生组成10个小分队奔赴新疆2个自治州和3个地区(市)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每支小分队通过调研和分析帮助中小型纺织企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对大型企业成熟先进的发展经验加以总结推广,切实用专业知识服务支持新疆纺织服装产业转型升级。
(邀请企业员工填写调查问卷)
从携手塔里木大学、新疆大学建立教育实践基地,到与兵团一师阿拉尔市人民政府、新疆鲁泰丰收棉业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再到牵手国内纺织高校举办纺织服装产业论坛……十年来,援疆团积极推进产学研融合,进一步深化校地、校企合作,助力新疆纺织服装产业高质量发展。以今年为例,援疆团发起人、总指挥、东华大学纺织学院邱夷平教授带领援疆团成员调研当地罗布麻产业落地生产情况,并与尉犁县星博服饰集团合作,成立“一带一路”全国大学生纺织援疆团罗布麻实验基地,推动罗布麻全产业链生产建设。
在“自找苦吃”的社会大课堂收获成长
“我们将不负时代,不负韶华,接力书写纺织援疆故事!”在援疆团十周年主题论坛上,三名学生党员意气风发,用一句句铿锵有力的誓言诠释新时代青年的使命担当。援疆团还成立临时党支部,通过召开军垦老战士座谈会、参观三五九旅屯垦纪念馆等,引导学生不畏艰难险阻,勇担时代使命,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一段段感人至深的革命先烈英雄事迹和援疆故事,为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党史学习教育课。我们要将兵团精神继承发扬下去,为新疆建设贡献青春力量。”第十期援疆团团长乔悦说。
(参观三五九旅屯垦纪念馆)
下车间动手实践,体验棉纺工人辛苦;一起熬夜备课,不断调整培训课程内容;发放上千份调查问卷,反复修改调研报告……援疆团通过“上海-新疆”“高校-企业”的专业技术传递,青年学生、教师与一线工人之间“理论-实践”“理论-经验”的双向学习等方式实现立体化育人,教育引导学生走进社会大课堂,对接社会需求,破解真难题,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材。
十年来,一批批青年学生在援疆实践中收获了成长与感动。有的毕业留在新疆担任高校老师,有的留在新疆企业成长为技术骨干,有的在新疆参军入伍保卫边疆……
(陈春晖(左二)向学员颁发结业证书)
2011年,东华大学与新疆塔里木大学签署对口支援工作,陈春晖就报名参加了首期援疆团。在2016年完成东华大学纺织工程硕士研究生学业后,她放弃在上海的高薪工作,毅然决定扎根边疆,选择到塔里木大学成为一位纺织工程专业教师。而她后来也以援疆团带队老师的身份连续5年继续参与援疆社会实践,用另一种方式引导自己的学生发挥专业特长建设边疆。
(带队老师为学生普及罗布麻知识)
曾担任第七期援疆团团长的刘凡茜子,今年刚入选第二批全国高校“百名研究生党员标兵”。提起研究生阶段最骄傲的事情,她说是参加了3次援疆团。从17年的团长到19、21年的团员,她的足迹已遍及天山南北10余处地方,总行程超过20000公里。“作为纺织学子,很荣幸也很自豪能多次去新疆,我将用自身所学解决纺织企业实际生产问题,用智慧和力量践行新时代纺织人的使命和担当。”对刘凡茜子而言,援疆绝不是短短一个暑假那么简单,更是源源不断的付出和受用一生的精神财富。
“敢不敢坐五十几个小时硬座火车,重走当年知青援疆路?”十年前,邱夷平教授的网上一呼,得到师生积极响应,开启了特色援疆之路。十年来,全国已有15所纺织高校的100余名专业带队老师和近700名大学生陆续加入“一带一路”全国大学生纺织援疆团,他们带着知识与技术、豪情与梦想来到新疆,用实际行动发扬屯垦戍边的兵团精神,为边疆纺织服装产业发展贡献力量,东华援疆的故事仍在那片土地上延续……
视频: 摄影:图片由纺织学院提供 撰写:刘远康 杨雨琼 刘凡茜子 乔悦 信息员:刘远康 编辑:高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