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在上海市第二届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展示活动中斩获佳绩

发布时间:2025-08-15发布部门:研究生院 教务处 继续教育学院

近日,中共上海市教育卫生工作委员会、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发布第二届上海市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展示活动获奖名单,纺织学院黄晨教授负责的《非织造学》获自然科学组特等奖,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卞向阳教授负责的《中国服饰史研究》研究生课程获研究生教育综合专业组一等奖,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田苗副教授负责的《女装结构设计(1)》获自然科学组一等奖,旭日工商管理学院花蕊副教授负责的《广告学》获继续教育综合专业组二等奖。

《非织造学》紧密围绕专业核心知识,深入挖掘并融入工程伦理、家国情怀、文化自信、职业素养、科学精神等思政元素,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坚定初心、培育匠心。课程思政的内容注重总体设计与个体挖掘,团队在前期负责编写《纺织类专业课程思政指南》“第七章 非织造学”基础上,搭建由“专业知识-思政元素-思政目标-融入策略”组成的总体设计逻辑框架,并结合时政热点和日常生活挖掘出32个思政案例。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创新情景、交互、对比等多元教学方法,实现专业知识传授与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协同共振。除本次获奖外,“非织造学”教学团队在柯勤飞、靳向煜等一批专家带领下持续深耕,入选国家精品课程、省级全英文示范课程,获上海市教创赛特等奖。

《中国服饰史研究》课程立足服饰文化研究前沿,深入挖掘中华服饰文明中的思政元素,以“以衣载道,以文化人”为核心理念,致力于培养兼具文化自信与创新能力的“衣道者”。课程通过挖掘中国服饰文化在器物、制度与精神层面的内涵,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教学全过程。在教学实践中,团队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通过博物馆现场教学、古装复原实践、国内外设计比赛等多元形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精髓,激发其传承与创新的使命感。课程还紧密结合国家战略,围绕“一带一路”、文化自信等主题,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与国际视野。近年来,该课程教学成果先后获上海市高等教育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女装结构设计(1)》将艺术审美、服饰文化的基础理论及工程技术的科学思维融入课程建设,引导学生广泛涉猎人体工效学、人体心理学等不同学科领域的思想理念和研究方法,拓宽知识结构。教学内容汇集服装CAD、服装虚拟展示等课程多样化信息技术工具,与女装工艺、服装立体裁剪等实践类课程联动,协同深化专业系列课程的思政建设内涵。基于课程思政案例重构线下教学思路,通过系统设计培养学生体悟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精髓、解决服装工程技术复杂问题、实践时尚创新理念的综合能力。该课程还曾获得上海市青教赛二等奖、全国纺织类专业青年教师讲课竞赛二等奖。

《广告学》课程紧密围绕现代广告传播专业及市场营销专业内核,针对成人教育特点,将中华传统战略智慧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融入继续教育教学全链条。课程团队坚持“价值引领”与“路径创新”并重,创造性构建“专业知识-东方哲学-能力素养-融合策略”四位一体教学范式。通过精研文化传承与行业前沿,深度开发“道天地将法”特色育人模块,将东方哲学精髓转化为广告价值观塑造、数字传播战略等现代专业维度。创新推出“双自-双驱-双拓”教学模式,依托课前经典研习筑基、课中任务评价双驱深化、课后产教融合拓展三大阶梯,系统培育学生贯通文化自信的传播担当、破解复杂商业命题的创新思维以及践行职业伦理的领导素养。课程曾荣获上海市“课程思政”优秀项目与优秀在线课程双项三等奖。

我校高度重视课程思政建设,深入落实《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上海市课程思政示范中心建设为抓手,着力打造“一院一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与团队建设,有力提升教师课程思政意识与能力。未来,学校将继续深化课程思政改革,打造更多示范课程和教学团队,推动形成“课程—教材—团队—成果”一体化建设格局,为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家国情怀、专业卓越的高层次创新型人才贡献更大力量。

摄影:
编辑:王宇
信息员:查琳
撰写:研究生院 教务处 继续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