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华大学2001年成立了体育教学改革领导小组,结合学校的特点和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和寻求体育教学的新方法。2002年,当教育部一颁布《全国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纲要》,学校即根据纲要新要求推出体育教学俱乐部制,通过全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以育人为目的,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使全体学生通过体育锻炼在身心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一、树立“健康第一”的办学理念,奠定终生体育的思想基础
我校曾对50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97.8%的学生“喜欢体育”,有91.5%的学生“不喜欢体育课”,究其原因:传统的体育教学形式和内容过于单一和枯燥,体育课考核以运动素质为主,没有考虑学生的需要和爱好,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挫伤部分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针对这一情况,学校对体育教学进行全面改革,将“健康第一”作为学校体育工作的办学理念,力求发挥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特殊作用,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从鼓励和推动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学生体质的目的出发开展教学活动。采用的体育教学俱乐部制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与特长,重新设计种类多样、分层次的个性化、实用性项目,供学生自主选择。课程中既保留了传统的竞技运动项目,又充分开发课程资源,增设了攀岩、健美操、体育舞蹈、自行车等一些适应时代发展的社会时尚运动项目。考试方式取消了传统的运动素质项目,取而代之的是考核“健康”。
通过改革,学生从不能独立进行体育锻炼逐步向独立自主锻炼转化,在体育锻炼的过程中树立了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思想。
二、以学生为主体,实行“三个自主”原则
体育教学俱乐部制在课程结构、课程内容、教学形式和课程资源的开发等方面尽可能地满足学生的需要,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根据学生的需要,东华大学将体育课课堂教学与课外体育合二为一,开设了18个体育教学俱乐部共22个项目,力求建设健身性与文化性相结合、选择性与实效性相结合、科学性与可接受性相结合、民族性与世界性相结合多元化的课程内容。同时,学校提供全时段的俱乐部教学服务。学生上课打破了传统的分班教学,真正做到 “三个自主”,即学生可以利用学校开发的网上选课系统,自主选择课程内容,自主选择任课教师,自主选择上课时间。对于一些为学生所喜爱的运动项目,学校尽可能及时补充,以满足学生的需求。
通过改革,学生们体验了体育运动的乐趣,养成了自我锻炼的能力和习惯,重新爱上了体育课,体育学习的积极性高了,体育课出勤率明显提高,达到97.2% 。
三、设立“五项目标”,提高学生体育文化素养和科学锻炼身体的能力
通过体育俱乐部的教学实践,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是我校本次体育教学改革的出发点和归缩,为此,根据大多数学生的要求,东华大学设立了体育教学的五大基本目标。
1、运动参与目标。即培养学生爱好运动,积极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并基本形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和终身体育的意识,能够编制可行的锻炼计划,具有一定的体育文化欣赏能力。
2、运动技能目标。即培养学生熟练掌握两项以上健身运动的基本方法,能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掌握常见运动创伤的处置方法。
3、身体健康目标。即培养学生掌握有效提高身体素质,全面发展体能的知识和方法;能合理选择人体需要的健康营养食品,掌握健康养身的生活方式,具有健康的体魄。
4、心理健康目标。即培养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设置体育学习目标,自觉通过体育活动改善心理状态,克服心理障碍,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在运动中体验乐趣和成功的感觉。
5、社会适应目标。即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体育道德和合作精神,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四、转变评价体系,通过综合评价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
我校将传统的单纯以运动素质评价改为综合评价,把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作为评价标准。
对学生,将体育学习的结果和体育锻炼的过程结合起来,将课内和课外体育活动结合起来。在评价中淡化甄别、选拔功能,强化激励、发展功能,并把学生的进步幅度纳入评价指标。
对教师,主要从教师业务修养和课堂教学两个方面入手评价,通过教师自评、学生评价、同行专家评议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大大提高了教师教学科研的积极性。学校实行体育教学俱乐部制以来,教师发表科研论文的数量和质量明显提高。学生对体育教学的满意率达99%,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高涨。
撰写:体育部;修改:校长办公室(摘自上海市教育委员会2003年第50期简报)
一、树立“健康第一”的办学理念,奠定终生体育的思想基础
我校曾对50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97.8%的学生“喜欢体育”,有91.5%的学生“不喜欢体育课”,究其原因:传统的体育教学形式和内容过于单一和枯燥,体育课考核以运动素质为主,没有考虑学生的需要和爱好,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挫伤部分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针对这一情况,学校对体育教学进行全面改革,将“健康第一”作为学校体育工作的办学理念,力求发挥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特殊作用,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从鼓励和推动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学生体质的目的出发开展教学活动。采用的体育教学俱乐部制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与特长,重新设计种类多样、分层次的个性化、实用性项目,供学生自主选择。课程中既保留了传统的竞技运动项目,又充分开发课程资源,增设了攀岩、健美操、体育舞蹈、自行车等一些适应时代发展的社会时尚运动项目。考试方式取消了传统的运动素质项目,取而代之的是考核“健康”。
通过改革,学生从不能独立进行体育锻炼逐步向独立自主锻炼转化,在体育锻炼的过程中树立了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思想。
二、以学生为主体,实行“三个自主”原则
体育教学俱乐部制在课程结构、课程内容、教学形式和课程资源的开发等方面尽可能地满足学生的需要,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根据学生的需要,东华大学将体育课课堂教学与课外体育合二为一,开设了18个体育教学俱乐部共22个项目,力求建设健身性与文化性相结合、选择性与实效性相结合、科学性与可接受性相结合、民族性与世界性相结合多元化的课程内容。同时,学校提供全时段的俱乐部教学服务。学生上课打破了传统的分班教学,真正做到 “三个自主”,即学生可以利用学校开发的网上选课系统,自主选择课程内容,自主选择任课教师,自主选择上课时间。对于一些为学生所喜爱的运动项目,学校尽可能及时补充,以满足学生的需求。
通过改革,学生们体验了体育运动的乐趣,养成了自我锻炼的能力和习惯,重新爱上了体育课,体育学习的积极性高了,体育课出勤率明显提高,达到97.2% 。
三、设立“五项目标”,提高学生体育文化素养和科学锻炼身体的能力
通过体育俱乐部的教学实践,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是我校本次体育教学改革的出发点和归缩,为此,根据大多数学生的要求,东华大学设立了体育教学的五大基本目标。
1、运动参与目标。即培养学生爱好运动,积极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并基本形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和终身体育的意识,能够编制可行的锻炼计划,具有一定的体育文化欣赏能力。
2、运动技能目标。即培养学生熟练掌握两项以上健身运动的基本方法,能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掌握常见运动创伤的处置方法。
3、身体健康目标。即培养学生掌握有效提高身体素质,全面发展体能的知识和方法;能合理选择人体需要的健康营养食品,掌握健康养身的生活方式,具有健康的体魄。
4、心理健康目标。即培养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设置体育学习目标,自觉通过体育活动改善心理状态,克服心理障碍,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在运动中体验乐趣和成功的感觉。
5、社会适应目标。即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体育道德和合作精神,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四、转变评价体系,通过综合评价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
我校将传统的单纯以运动素质评价改为综合评价,把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作为评价标准。
对学生,将体育学习的结果和体育锻炼的过程结合起来,将课内和课外体育活动结合起来。在评价中淡化甄别、选拔功能,强化激励、发展功能,并把学生的进步幅度纳入评价指标。
对教师,主要从教师业务修养和课堂教学两个方面入手评价,通过教师自评、学生评价、同行专家评议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大大提高了教师教学科研的积极性。学校实行体育教学俱乐部制以来,教师发表科研论文的数量和质量明显提高。学生对体育教学的满意率达99%,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高涨。
撰写:体育部;修改:校长办公室(摘自上海市教育委员会2003年第50期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