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报]东华大学育人明星 和学生探讨“man”

发布时间:2012-08-24发布部门:宣传部

主题:   主讲人:   地点:   时间:   组织单位:   
[青年报]东华大学育人明星 和学生探讨“man” 

    本报讯 记者 刘昕璐 通讯员 段然 邱登梅 当看到奥运会上孙杨获400米自由泳冠军后一声大吼、被电视评论员韩乔生称为很“man”时,东华大学的特聘教授、纺织学院院长邱夷平忍不住在网上和学生讨论起什么是“man”。
    于是,他撰写了《我们今天如何做人做事之男儿当自强》的网络日志,与学生一起探讨什么叫做“man”:“所谓的man,本人愚见是要不惧困难、勇于拼搏、敢于承担责任。男生就是最好不要发‘嗲’,不然会成为‘呕像’……”
    贴近学生的言语,吸引了很多网友加入探讨。事实上,邱夷平经常由小事有感而发。比如,当他看到有很多学生,对做课题没有动力和兴趣,什么事都要问老师,而不是自己去钻研时,他撰写了《我们今天如何做人做事之学会科研》的网络日志,提醒学生“科研不是读死书读出来的。科研是干出来的,在干的过程中,不懂了,就去向书本、文献、老师、同学请教。做一个有心人,比什么都重要。还有一些同学,不把心思放在科研上,整天都泡在社会活动中,俨然是一个社会活动家,喜好当领袖,不善于研究科学和工程问题,这样久而久之就和科学渐行渐远……”
    人生都会遇到挫折,诸如考研失利、毕业课题难选、实验做无用功等等,这些打击对于刚离开家的大学生而言,算是“重创”。邱夷平曾写下一系列《我们今天如何做人做事》的日志,让学子知道其实很多成功者都经历过失败,诺贝尔奖获得者也是从荆棘丛中走出来的,所以年轻人需要“Fail early,fail often”,需要练就强大的内功。
(来源:青年报   2012-08-16   记者:刘昕璐    通讯员:段然  邱登梅) 

视频:   摄影: 撰写:  信息员:系统管理员  编辑:

相关阅读

本月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