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把一生交给党安排
——记东华大学关心下一代工作终身荣誉奖获得者潘寿民老师

发布时间:2016-12-19发布部门:组织部(党校)

主题:   主讲人:   地点:   时间:   组织单位:   

【人物简介】潘寿民,男,汉族,副教授,中共党员,1961年毕业于华东纺织工学院并留校任教。曾担任电化教学中心主任、教务处副处长。1997年退休后先后受聘于东华大学关工委纺织学院分会、“教学巡视组”、“老教授咨询组”、“特邀党建组织员”。

潘寿民老师自2004年起受聘于东华大学关工委纺织学院分会,2008年受聘为东华大学“教学巡视员”,2010年受聘为东华大学“老教授咨询员”,2011年又受聘为东华大学“特邀党建组织员”。现主要从事关工委纺织学院分会工作,担任“老教授咨询员”。

十年来,潘老师一直在发挥余热,深深热爱着关工委工作。正如学生对他采访时问他,“为什么您退休后,还依旧奋斗在教育战线上?”他回答道,“人虽老,情未了,青年是党和国家的未来。”潘寿老师就是凭一颗热忱的心,一直在东华校园的土地上孜孜不倦地耕耘着,教师的“烛光精神”可见一斑。

东华大学的“教学巡视组”,是学校关工委的品牌项目。潘老师任职后,立刻投入工作中去。五年来,他共听课300多课时,和学生一起端坐在教室,既关心同学学习情况,又听老师讲课。课后还和老师交流教学方法,填写了150多份巡视组的听课表格,评价老师讲课、打分、提合理化建议,还关心教学的一系列软硬件的设施。他发现教室黑板灯光配备不合理,影响上课质量,及时向组长汇报,走访调查有关部门,并在校党委书记、校长座谈会上多次提出,全校教室的黑板灯光配备得到了进一步改善。

由于潘老师在关工委和巡视组的出色表现,在建党90周年之际,他被评为东华大学“优秀共产党员”,还被上海市高校退管会评为“老有所为精英奖”。

潘老师在担任特邀党建组织员时,工作勤奋,除积极完成组织部安排的工作外,还将爱心倾注在同学中入党积极分子的思想汇报上。2年来,他协助辅导员审阅思想汇报材料240多份,不仅看,还写出点评意见,并打印出来转交给同学,鼓励和指导他们写好思想汇报、端正入党动机,受到辅导员的欢迎和好评。他同各年级的辅导员都建立了良好关系。工作中发现问题,他及时向组织汇报,提出建议,助力提高发展质量,得到党总支的采纳。

2012年潘老师获得“上海市高校优秀特邀党建组织员”奖,同年还获“东华大学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奖。

在担任“老教授咨询员”时,潘老师了解到学生们对求职、就业等方面非常感兴趣,为了提高学生们的自身素质和就业能力,他开展了“转战职场,你准备好了吗?”系列专题活动,把职场需要的知识、能力和素质作为专题活动的切入点。召开座谈会,并整理他收集到的有关职场主题的文章,第一期已投放75篇系列文章与学生们分享;并收到同学们发来的有五六十篇热情洋溢的读后感。为了让同学们进一步联系实际,他还充分调动相关资源,邀请两位企业高管精英无偿地来校为学生们做现场报告会,在求职上给予学生们更专业的指导与建议,并收到很好效果。

俗话说“老骥伏枥,志在千里”,2017年1月,潘寿民同志将八十周岁了,也正好是他关工委“老教授咨询员”聘期的最后一期即将期满。在这个人生结点,他一直考虑如何站好关工委的“最后一班岗”。潘老师从事36年纺织教育工作和退休后12年关工委的志愿者工作,已经与东华大学的教育事业结下不解之缘,总想最后再表达一下自己对青年学子的深厚情感和殷切期望,为此,他特向东华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捐赠十万元,用于学生的助学奖学金。潘老师向基金会领导表白时,说道,“我一生与国家纺织教育事业结下不解之缘,对青年学子怀有深厚感情和强烈期望,此时,能尽我的绵薄之力,捐资助学奖学奖教,实为幸亊,也是我应该做的一件平常之事。”

2017年,潘老师将“第二次退休”,他说他人生的长征路还没走完,许多工作仍要去做,许多知识仍要去学,工作方法仍要创新,这些都将是他生命常青的滋养,也是他充满希望的晚晴之光。潘老师说:“关工委如有需要,我随叫随到,人有终点,但使命没有终点,更因为共产党员不会退体,我决不辜负关工委的终身荣誉奖的光荣称号。”

视频:   摄影: 撰写:胡琳  信息员:吴靖  编辑:陈前

相关阅读

本月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