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简介】人文学院关工委分会成立于2014年2月。两年多来,分会在工作中努力拓展思想教育平台、学风教风建设平台、心理咨询平台和网络易班平台,积极打造专题咨询和名师讲座品牌项目,关工委分会老同志与辅导员、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成效不断提升,被评为2015年上海市教育系统基层“五好关工委组织”和“东华大学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
以宣讲、咨询和研究为依托,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
人文学院关工委分会紧紧围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中心,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措施,发挥老同志特长,在关工委工作中凸显这一主题。
在专题宣讲工作中,老教授们开设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人生路”“研究生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让青春在党旗下绽放”“东华校训和东华精神”等专题讲座,深入浅出地阐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配合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的宣讲,及时推出“‘四个全面’宣示我党治国理政全新格局”“一带一路与中国梦圆”“大兴学习之风,做合格党员”“开启全面从严治党新征程”等时代感更强的专题讲座,提升理论宣讲的针对性实效性。
在日常咨询工作中,关工委老同志多次与辅导员、思政课教师及青年学生举行座谈,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了解师生需求、调研问题症结、回答思想困惑,共商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的良策。
分会还构建有关核心价值观的合作研究平台。2014年,分会承担的市教育系统关工委课题《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建构关工委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平台的理论探索与实践研究》被评为市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课题“特别优秀奖”,部分研究成果以《关工委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和实践途径》为题刊登于《关心下一代》杂志2016年第5期。2015年,分会又完成了市教育系统关工委课题《建构关工委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政课教学工作平台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获2015年上海市教育系统关工委工作“特别优秀成果奖”,并于2016年成功立项教育部关工委课题。
构建网络思想教育平台,探索关工委融入学生思政教育“O2O”工作模式
为努力适应“互联网+”的时代要求,人文学院关工委分会在努力拓展传统的线下关工委工作平台的同时,积极创新工作模式,利用易班,在线上积极拓展关工委工作平台,形成关工委融入学生思政教育的“O2O”工作模式。
分会在开辟以关工委老同志命名的“易班名师工作室”的基础上,从2016年起推出“关工委人文学院分会名师汇”,打造关工委融入学生思政工作的线上工作平台。内容包括:(1)开辟人文专题咨询通讯专栏,以报道关工委分会每一位老同志线下主持学生咨询座谈会简讯和学生体会为主要内容,旨在扩大专题咨询影响,让更多的青年学子了解专题咨询的相关内容。(2)录制人文咨询微课程和微视频。2015年,老教授参与录制系列“微党课”:“党的群众路线的新发展”和“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媒体素养的建构与提升”。2016年,分会又分批把每一位老同志的咨询内容分专题录制成“人文咨询微视频”,每一辑的时间不超过30分钟,如贺善侃老师的“弘扬东华精神,做杰出东华人”;丁霞萍老师的“爱智慧,乐生活:90后大学生创业杂谈”;李顺良老师的“学涯规划,从大一做起,从当下做起”等,受到学生的广泛好评。
加强工作协同,协力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由老教授组成的咨询组以每一届新生为主要对象,就理想信念、学业生涯规划、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学习方法指导、论文写作指导、大学生恋爱观、党员条件和入党动机等专题,邀请在这些方面有专长的老同志分别进行专题咨询。专题咨询活动从内容上看,既涉及思想层面,又涉及专业学习和生活层面;从咨询对象看,既有一般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又有学生中的入党积极分子。由于每次咨询活动的主题明确,老师和学生都有认真准备,话题集中,效益高,收获大。
针对研究生学习科研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关工委老教授、研究生督学组成员有的放矢地为研究生做了题为《论文写作和学术刊物》的讲座,帮助提高研究生写作水平,提升课程论文和硕士论文质量。老教授还受邀参与了辩论赛、“博雅杯”等课外科技创新活动,担任评委工作并作学术指导,积极发挥学术余热。
分会还参与“潜移默化,融入无声——新疆、西藏少数民族大学生‘四个认同’与价值引导教育实践项目”,由贺善侃老师向学院少数民族学生开设“强化‘四个认同’,凝聚民族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人生路”等专题讲座,同学门都表示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