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由我校上海国际时尚创意学院(以下简称“SCF学院”)、芬兰阿尔托大学、H&M等参与联合主办的中芬机遇挑战100可持续时尚工作营在延安路校区正式开营。此次工作营由该领域专家盖乐斯(Kirsi Niinimäki)教授主讲,指导学生参加“中芬机遇挑战100”,培养学生的可持续时尚概念,并邀请了H&M(Hennes & Mauritz)的可持续经理海娜·哈林(Hanna Hallin)一同参与,对双方在可持续时尚领域共同的挑战提出解决方案。
2017年,正值芬兰独立100周年,中芬建交67年,习近平主席在对芬兰进行国事访问期间以芬兰的谚语“没有人的开拓,就不会有路”为主题,提出中芬要继续秉持开拓创新敢为人先精神,开创两国面向未来的新型合作伙伴关系,以此开展一系列中芬合作系列活动。“中芬机遇挑战100”系列活动就是纪念芬兰独立100周年的重要活动,是一次创新型合作的公开邀请,呼吁对未来一百年的思考。
国际名师讲授可持续时尚
盖乐斯教授在中芬机遇挑战100的大主题下,引导学生们思考纺织服装行业对环境的影响,其发展对环境的挑战,以及时尚循环利用的可能性与可行性。在未来的设计过程中必须考虑到各方面:设计的周期适用性,设计是可以回收的,将垃圾作为一种宝贵的资源,甚至在所有产品使用后都进行回收。因此,走向循环经济意味着让产品周期循环,并从整体系统的角度来看待时尚,其中包括产业链中的所有角色:设计师、生产商,制造商、供应商、零售商,甚至消费者。在工作营中,学生探讨这些问题,并为可持续时尚提出新的循环系统。
盖乐斯教授认为,此次工作营的举办意义深刻,不仅让中芬学生在可持续时尚方面有了更深刻的意义,并且东华大学得天独厚的产业优势,让许多纸上谈兵的教育有了实现的可能。她特别提到,“与东华大学这一历史悠久的纺织服装院校合作的同时,我们也在与庞大的纺织服装企业合作,在中国时尚产业的土壤上,尤其长三角地区,有着丰富的纺织服装产业链,为可持续循环设计概念的运用提供了可能性。”
(活动现场)
国际企业助力教育实践
在环境意识日益加强的当下,SCF学院对可持续时尚领域进行了大量的教学尝试,旨在激发以学生为代表的未来设计力量,强调作为设计师的社会责任感。学院除了开设相关的课程,也在2017年与H&M展开循环利用的合作,用实际项目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可持续时尚的重要性,利用H&M所回收的旧衣,制作橱窗,进行宣传。
H&M作为一个快消品牌,拥有专门的可持续发展部门,自2016年10月与SCF合作以来,持续为同学们开设此类工作营。海娜说:“我认同SCF在环保方面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质量,学生的积极性也十分高涨,不仅我们为学生提供了信息和展示的平台,学生国际化的概念和作品也给了我们许多惊喜。作为一个瑞典企业,在上海与本地的高校展开实质性的合作,十分有意义,我们在瑞典的总部与阿尔托大学已经开展了多年深入的合作,也希望今后与东华大学能够持续推进可持续时尚的发展。”
培养应对挑战的国际化视野年轻设计师
参加工作营的李桃(Hilli)来自中国香港,是SCF学院2016级服装创意设计的学生,她不仅参与了这两天的工作营,她也是H&M环保橱窗设计比赛的获奖者之一。她说:“我们小组结合当下全社会关注的空气污染问题,创作了以窒息(CHOKING)为题的橱窗设计,以健康的肺和被污染的肺对比,来提醒人们保护环境。此次工作营中,我们沿着这个思路继续发展,与教授讨论如何将橱窗创意更加发散,以适用于更多行业来解决环保难题。”
已经拿到爱丁堡大学转学名额的2015级服装创意设计学生朱吉蕾(Jennifer),来自上海,也参加了此次工作营。她说在工作营中受益匪浅,她与身边的同学着重讨论:是否要对中国长三角地区的各大纺织服装工厂提出环保方面的改进建议;如何在促进产业发展的同时,加强环境的保护;是否要将年轻人追捧的快时尚变为慢时尚等众多议题。由此可见,这些充满争议的话题,都是当今纺织服装行业所面临的挑战,也都是同学与老师热议的重点。此次工作营对于可持续时尚领域所提出的系列问题,将在2017年中芬机遇挑战100的活动中持续被探讨和解决,让我们期待后续更多思想的火花与环保的概念。
时尚为媒,搭起中外教育合作的人文桥梁
作为国内第一所致力于促进中芬时尚文化交流的高校,东华大学自1995年起,便与多家芬兰大学正式建立校际合作关系。2002年,引进著名芬兰设计师尤佳(Jukka Rintala)的系列作品进行发布;2007年,将尤佳的设计作品成功推荐上海时装周;2014年,曾任芬兰赫尔辛基艺术设计大学校长、芬兰阿尔托大学艺术设计与建筑学院院长的芬兰籍国际时尚创意大师海伦娜教授(Helena Hyvönen)受聘担任东华大学上海国际时尚创意学院副院长职务,在将芬兰艺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带入SCF学院的同时,也成功引进众多著名芬兰籍师资参与教学;2016年9月,海伦娜教授获评上海市“白玉兰纪念奖”。
近年来,东华大学积极推进国际交流合作工作,除芬兰外,东华大学也是率先与英国高校展开深入教育合作的高校之一——2014年2月,与爱丁堡大学合作开设本科“服装与服饰设计(服装创意设计方向)”“环境设计(时尚室内设计方向)”专业获教育部批准;在此基础上,2014年4月,SCF学院正式成立,两所高校间的教育合作更为具体和系统;2016年7月,与英国伦敦艺术大学伦敦时尚学院达成合作意向,共建“视觉传达设计(时尚传播方向)”专业;2016年12月,英国教育国务大臣兼妇女及平等事务部长贾斯蒂·格里宁一行访问东华大学,并为“东华爱丁堡创意产业中心”揭牌。在步步深入的教育合作过程中,无论是教育体系的构建和一流师资队伍的聚集,还是时尚创意学科的建设,处处都凝结着中外高校文化交融的结晶,大家目标只有一个,就是培养一流国际化时尚创意人才,搭建起中外教育合作的人文桥梁。
2017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强调,高校肩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使命,这是中央第一次明确提出高校国际交流合作使命。大学是高级人才聚集、思想交汇、创意迸出的地方,在跨越国界的学术研究领域推进中外人文交流,大学具有天然优势。大学要发挥好文化载体作用,承担起“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使命,把中外高等教育合作的人文桥梁搭好搭牢,这既是机遇又是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