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伦理困难 探讨解决策略——上海高校心理咨询师职业伦理工作沙龙松江大学城专场在校举行

发布时间:2017-06-29发布部门:学生处(研究生)工作部

主题:   主讲人:   地点:   时间:   组织单位:   

6月22日下午,上海高校心理咨询师职业伦理工作沙龙松江大学城专场在东华大学松江校区大学生活动中心举行,本次沙龙主题为“上海高校心理咨询工作实务中伦理困难的解决策略”。沙龙邀请到上海高校心理咨询协会职业伦理委员会主任委员陈增堂和东华大学专家顾问严宏老师担任点评嘉宾。沙龙在小世界书吧舒缓温馨的氛围中进行,来自华东政法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对外贸易大学等兄弟高校的20余名心理咨询师参加了活动。

    

(沙龙活动讨论现场)

这次沙龙围绕危机个案和双重关系的伦理议题。上海外国语大学唐筱荣老师首先以一个困难案例引发了大家的热议,当危机中的学生和家长拒绝咨询、治疗,高校老师该如何面对?怎样能够走进他,听到和理解他的心声?面对学生选择生死的自主权,高校心理咨询师需要如何考量自己的专业角色?一石激起千层浪,很多老师各抒己见、展开了热烈讨论。陈增堂老师从双重关系的角度进行点评回应,学校危机干预的过程,更多是学校管理者的角色,不单纯是学生咨询师的角色。危机干预重在与学校其他相关部门通力协作,共同保障学生的生命安全,不能拘泥于学生当下的感受。严宏老师进而指出这种双重关系可能对咨询过程的影响,提出分清角色定位。曹宁宁老师认为,危机处理应以学生工作团队为主体,咨询中心参与其中时,在允许的情况下,管理工作和咨询辅导工作由不同的人员担任能更好地厘清其中的关系,大家就此话题群策群力,共同讨论解决策略。

(颁发聘书)

而后,大家就上课教师和咨询师的双重角色、咨询学生送礼物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很多老师提出现实情境中常常需要面临这些关系,简单条框式的做法经常不是最优选择,而需要更进一步讨论其中的含义,将来访者的利益作为最终出发点。沙龙结束后,参与老师纷纷表示收获很大,不虚此行。


 (参与老师合影)

部分参与老师的会后分享:

“难得有前辈们在,偶们济济一堂,边吃边聊,有不一样的收获和体验”。

“跟着前辈们学习交流,温馨轻松的氛围中收获支持和感动。以后再多些这样的交流和学习”。

“看到环境,感受到了温馨;见到你们,感受到了温暖;呈现带给大家收益;讨论引发诸位思考。感谢东华,感谢大家”。

“最近正陷入咨询伦理中的困境,今天的沙龙就像一场及时雨,解除了我工作汇总的疑难”。

视频:   摄影: 撰写:宋海娟  信息员:刘余勤  编辑:段然

相关阅读

本月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