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至9日,“科学时代的伦理规范与伦理时代的科学规范”学术研讨会在我校举行。副校长邱高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来自解放日报社、中国科学院自然辩证法通讯杂志社、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上海出版协会、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山西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解放军301医院和我校的30余位专家学者参会。本次研讨会由解放日报社、中国科学院自然辩证法通讯杂志社和我校联合举办。
邱高代表学校欢迎与会专家学者。他指出,当今时代,科学技术发明不断涌现,科学发展得到国家的大力支持,但是仍存在很多规范问题,这些问题引起整个社会甚至世界的关注。此次研讨会具有极高理论价值,期待专家们积极展开研讨,针对人类在科技发展面前是否在思想方法、伦理道德、法律法规等方面做好充足准备等问题提供真知灼见。
会议期间,参会专家主要就人类科技的可能与边界、是人类中心还是自然中心、科技与伦理孰先孰后、伦理本身是否需要变革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研讨。专家认为,我国近年科技伦理问题多发,其背后折射我国科技迅猛发展和向世界科技舞台中心迈进的客观趋势,是发展中不可回避的问题。作为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是不可阻挡的革命力量,势必会冲击乃至变革原有的伦理规范。但伦理规范也不是被动、消极甚至是科技发展的阻碍力量,也能发挥能动的反作用,我们需要对科技发展进行伦理的规范和积极引导。面对风险巨大而不能预知和确定的科学技术,伦理安全必须优先考量。专家们提出,中国传统文化对今天人们思考科学和伦理的关系问题具有重要的思想启发意义,必须制定伦理安全规范并落到实处。
《解放日报》“思想周刊”主编王多,中国科学院自然辩证法通讯杂志社副主编王大明、编辑部主任李斌,山西大学原副校长高策,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关晓武、孙烈、孙显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学史系主任、科学史A+学科负责人石云里,解放军301医院赵美娟,青岛大学杜建国,南京农业大学刘战雄以及上海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何建华,上海出版协会会长胡国强,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徐逸伦,复旦大学梁玲,上海师范大学王幼军,上海交通大学姜玉平,我校人文学院张怡、廖大伟、杨小明、黄军甫、何朝安、陶培培等专家学者作大会报告。
闭幕式上,解放日报社党委副书记周智强做总结发言,高度评价本次研讨会取得的各项成果,他表示相信本次会议将有力促进思想成果与科学伦理建设的有机结合、有效转化,有力推动科技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