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下午,上海市政治学会主办、东华大学承办的上海市社联第十七届(2023)学会学术活动月项目“周世逑先生对改革开放后中国政治学建设的奠基与新时代政治学建设专题研讨会”在东华大学延安西路校区举行。会议由上海市政治学会副会长、东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秦德君教授主持,来自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国防大学、上海市社会科学院、东华大学等各校院的专家学者们以及研究生、本科生等齐聚一堂共同深入研讨。
上海市政治学会会长郭定平教授在致辞中表示,本项目获得了上海市社联学术活动月立项,研讨活动的主旨是进一步研讨周世逑先生对改革开放后我国政治学建设的奠基和学术贡献,并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深化新时代的政治学建设,为进一步推进政治学建设发力。东华大学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任晓杰在致辞中对各位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回顾了行政管理学发展历程,向周世逑先生对中国行政管理学、政治学所作出的卓越贡献表达敬意。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浦兴祖教授在题为“南夏北周与政治学行政学的恢复重建”的发言中,分析了改革开放后“南夏”(夏书章)“北周”(周世逑)在推动中国行政管理学、政治学方面的重要贡献,并分享了周世逑先生在改革开放初期在两本论文集上发表的论文和重要观点。复旦大学政治学系主任郭定平教授在题为“周世逑先生的学术贡献对新时代政治学理论创新的若干启示”的发言中,分析了周世逑先生在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学知识体系方面和作为政治学“黄浦一期”授课教师对培养政治人才所作出的巨大贡献;指出周世逑先生非常敏锐,许多重要观点主张推动了改革开放后国家行政管理体系的转型;强调周世逑许多理论观点在今天仍有重要价值;人文社会科学理论创新是个积累和缓慢进步的过程,更需要我们在政治学研究中更扎实、更好地贴近中国现实。东华大学发展规划处副处长陈前以“追寻大师足迹”为题,着重从“爱国”、“求真”和“教育”三个主要方面,介绍了周世逑先生的生平及学术思想与学术生涯。上海市政治学会副会长、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公共事务学院院长郭树勇教授在题为“国家治理、区域治理与全球治理的有机统一是新时代政治学研究的重要发力点”的发言中,结合周世逑先生在探索交叉学科、交叉领域方面的建树,分析了学科交叉的重要性,并从国家治理、区域治理与全球治理三方面论述了新时代政治学研究的重要发力点。中国政治学会副会长、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程竹汝教授在题为“浅析党领导人大工作体制机制的体系化”的发言中,强调周世逑先生是位启蒙者,也是自己学术道路的领路人,并就党领导人大工作的体制机制、关键途径、基本方式的“三维结构”问题作了深入研讨。国防大学政治学院教授高民政在题为“新时代政治学的几点思考”的发言中,从新时代中国政治学必须注重坚守“老原则、老底子”、开辟“新领域、新议题”、培养“子弟兵、继承人”等三个方面展开分析。上海市政治学会副秘书长、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付春副教授在题为“周世逑先生的‘中国公共经营管理理念’及其当代启示”的发言中,分析了周世逑先生将行政管理科学与纺织专业相结合、与企业管理相结合,在促进政府管理、政府角色转化、提升实际管理效能和决策合理性等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
东华大学党委办公室副主任刘余勤副教授在题为“传承周世逑先生学术精神,更好推进学校人文社科发展”的发言中,提出任何一所高校走向综合性大学发展之路,皆是从重视人文社科发展开始的。新时代需要传承好周世逑先生的大师精神,助推东华大学行政管理学乃至整个人文社会科学更好发展。上海市政治学会副秘书长、上海社会科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研究所助理研究员魏翊在题为“在区域国别研究中发展比较政治理论”的发言中,认为新时代政治学发展的机遇期是时代的产物,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要更好服务于国家战略总体的需要。上海市政治学会副秘书长、东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毛光霞在题目为“追忆、探索与传承:周世逑先生的治学方法与经验”的发言中,追忆了周世逑先生对政治学的创见与贡献以及周世逑先生的治学方法和治学经验。京东物流湖南省HRBP经理、人资负责人、东华大学行政管理专业校友黄莉在题为“回忆搜索周世逑资料过程,感怀周世逑先生学风”的发言中,回顾在读研究生时跟随秦德君教授组织的研究生团队从2017年起搜集整理周世逑先生资料的过程,以及在收集整理资料过程中的体会和感怀,分享了自己从学术成长到成为省区人事行政管理负责人的成长过程。上海市政治学会副会长、东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秦德君教授在题为“周世逑先生主要学术思想与学术贡献”的发言中,分析了周世逑先生四个方面的重要学术贡献和周世逑在学风建设和研究方法论方面的重要观点以及他在政治学、行政中研究中最早开创性地引入定量研究和系统分析等研究方法等诸多思想资源。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副校长罗峰教授在题为“党的领导与协商民主的展开”的发言中,结合从历史、传承与创新三个方面,对周世逑先生的学术创造开展分析,同时以案例的方式讲述苏州河5万人公共空间中如何将人民性、公共性注入到协商民主中,搭建公共平台实现在党的领导下更好的展开协商民主实践,罗峰教授并对会议作了小结。
与会专家学者还就与会学生的提问展开研讨和回答,现场气氛热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