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4月18日(周五)18:00
地点:松江校区复合材料协同创新大楼第一报告厅
主题:天地之和乐——南音与古琴讲演会
主持人:周纪来,东华大学艺术教育中心常务副主任
主讲人:蔡雅艺,非遗南音传承人,日本长崎大学在读博士,华侨大学中华文化讲堂特邀主讲嘉宾,上海音乐学院非遗传承中心特聘教授,2010年“英国北威尔士兰格冷国际音乐比赛”独唱独奏组冠军,2013年发起“南音雅艺”小众南音推广平台,在全国多个城市开班授课。曾任新加坡湘灵音乐社音乐总监,新加坡城隍艺术学院艺术总监,厦门大学艺术研究所南音研究中心主任等。多次参加国际音乐学术会议及国际艺术节,将南音带到了美国、英国、德国、瑞士、意大利、日本、马来西亚、印尼、泰国等国家。2017年受邀在奥地利维也纳金色大厅共演大型交响合唱《长安门》。从事南音传承二十多年来,参加多个课题研究项目,出版个人专辑七张;参与的南音制作项目包括《指谱全集》(60套)、《南音锦曲》(200首)、《世界“非遗”南音曲库》(1000首)、《世界非遗南音百课》等。出版专著包括《南音雅艺三十三堂课》《南音雅艺“破圈”之路》等。
陈思来,南音、古琴研究者,上海音乐学院非遗传承中心特聘教授。于2013年与南音非遗传承人蔡雅艺共同发起“南音雅艺”小众南音推广平台,并在全国多地开班授课。曾发表重要研究理论《南音乐谱指法中的位格逻辑》,曾主持并策划录制多张南音专辑,包括《月照芙蓉》《梅花操》《清凉歌集》等。参与制作多个国家级出版项目,包括《太谷秧歌》《凝固的乡音太谷秧歌》《南音指谱大全》《南音锦曲200首》《南音曲库1000首》等。于2021年创办“大雅和堂”古琴传习馆,2023年发起“双清乐游”南音与古琴非遗行走计划,目前已行走中国、日本两个国家三十多个城市。2024年发起“知音南来·雅乐入闽计划”。
讲座内容:南音与古琴,二者都是“世界非遗”,古琴以单一乐器传世,是文人修身养性不可或缺之良器,而南音,发源于福建泉州,有琵琶、三弦、洞箫、二弦、曲唱等,是自成体系的和奏乐种,被誉为中国传统音乐史的“活化石”。古琴以“减字谱”记载,需要解读并进行“打谱”,方能弹奏。而“工乂谱”作为南音的音乐语言,从“指法”到“指骨”,讲究的是一种章法,即作为“玩”南音的规则。经过多次的探索和尝试,我们在这两个极具代表性的中国古乐中,找到了其相通之处。此起,溯回本源,从古琴的清微淡远,到南音的雅正清和,让一切归位。
南音讲究“发而皆中节”,古琴有“声无哀乐论”,“和”中国文化的追求,也是中庸之道的核心。“人”立于“天地”之间,以“和”应变万物。“天地”即阴阳,在古琴谓之“抹挑”,在南音即是“去倒”,“乐者,天地之和也”,透过南音与古琴,共同探索中国传统文化之内涵。
欢迎各位老师和同学积极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