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迹绿水青山悟作风真谛 深耕国情研修铸师者担当 ——环境学院开展教师国情研修活动

发布时间:2025-07-03发布部门: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主题:   主讲人:   地点:   时间:   组织单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养与师德师风水平,近日,环境学院组织30余名教师开展以“循迹绿水青山悟作风真谛,深耕国情研修铸师者担当”为主题的国情研修活动。此次研修前往“两山”理念发源地安吉,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将生态实践、思政教育与学科建设深度融合,通过理论学习、现场教学、交流研讨、党性锤炼等多元形式,构建起立体化沉浸式的研修模式。

活动前期,教师们围绕生态文明建设、“生态与学科发展关联”等内容开展专题学习,系统研读“两山”理念的理论内涵与实践逻辑,聚焦环境学科在绿色技术创新、乡村生态治理等领域的使命,为实地研修奠定思想基础。

在现场教学环节,教师们走进安吉余村。曾经因采矿而满目疮痍的余村,如今已蜕变为山清水秀、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通过实地走访,教师们深刻感受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强大生命力,见证了生态治理与乡村振兴的有机融合。此外,教师们还走进“千万工程”展示馆,重温2005年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两山”理念的重要时刻,见证了当地从“矿山经济”到“联合国最佳旅游乡村”的蝶变,深刻理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核心要义。教师们深刻认识到,生态文明建设不是抽象概念,而是关乎民生福祉的生动实践;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并非对立,而是相辅相成的辩证统一。

在大竹园村,教师们实地调研了“蔬香大地”农业项目与“农房改建”技术应用。其中,“以竹代塑”技术在农房建设和生活用品中的创新实践,生动展现了从“生态美”到“产业兴”的转化路径,也为环境学科的产学研结合提供了鲜活案例。在浙江安吉农投高新集团,教师们调研“三区两轴”农业发展布局,了解白茶产业数字化、智慧园区运营、农产品加工仓储等创新实践。“数字农业”模式展现了现代科技与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为环境学科服务“双碳”目标、助力乡村振兴提供了新思路。

交流研讨过程中,教师们结合自身教学与科研实际,围绕“如何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课程教学”“如何以科研助力生态环境保护”等议题展开热烈讨论。大家各抒己见、思维碰撞,纷纷表示要将此次研修所学所悟转化为实际行动,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观,在科研中积极探索绿色发展的创新路径。后期,学院教师党支部将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引导教师从“两山”理念诞生与实践中汲取党性力量,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将生态责任融入立德树人全过程。

此次国情研修是一次理论与实践的深度对话,更是一次“知”与“行”的同频共振。通过此次活动,环境学院的教师们不仅深刻领悟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也在思想上得到洗礼,在师德师风上得到锤炼。未来,学院将持续深化研修成果的转化应用,在深耕国情中厚植师者担当,把研修成果转化为教学科研的动力,将生态文明教育深度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以更高的政治站位、更强的责任担当,培养具有生态情怀与专业素养的高素质人才,在深耕国情中书写“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生态答卷。

视频:   摄影: 撰写:环境学院  信息员:李玲  编辑:李盈颉

相关阅读

本月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