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华大学和加拿大拉瓦尔大学联合出版的全球首部纺织心血管移植物专著正式发行

发布时间:2025-08-11发布部门:纺织学院

主题:   主讲人:   地点:   时间:   组织单位:   

东华大学联合加拿大拉瓦尔大学的学术专著《心血管移出物:生物功能性,生物耐久性,与生物相容性》(Cardiovascular Explants: Biofunctionality, Biodurability and Biocompatibility)由国际著名学术出版社施普林格·自然集团(Springer Nature)正式出版。该书是全球首部聚焦纺织心血管器械体内失效分析的专著,为心血管植入器械研发与临床评估树立了新标杆。

该部专著由东华大学王璐教授、加拿大拉瓦尔大学罗伯特·奇顿(Robert Guidoin)教授及张泽(Ze Zhang)教授联合主撰,凝聚了东华大学与加拿大拉瓦尔大学长达25年的国际合作研究成果,汇集了来自中国、加拿大、法国等8个国家的62位专家学者。编撰团队具有显著的跨学科特色,涵盖临床医学、生物材料、纺织工程及病理学等多个专业领域。东华大学生物医用纺织研究团队的王璐、王富军、林婧等7位教师及10余位博士、硕士研究生深度参与了研究和编撰工作。全书共11章,通过440余幅图像、30余张数据分析表和1400余篇参考文献,首次系统构建了心血管植入物全生命周期评估体系。

 

专著最具开创性的贡献在于提出了“3Bs”理论框架,即生物功能性(Biofunctionality)、生物耐久性(Biodurability)和生物相容性(Biocompatibility)三大核心评估准则。主撰团队基于大量人源植入物回收研究证实,传统台架试验、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难以真实反映器械在人体内的实际表现。这一研究填补了国际纺织医疗器械体内长期服役数据库的空白,为相关领域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该书的学术价值得到了国际学界的高度认可,序言由国际应用心血管生物学会主席、哈佛医学院弗雷德里克·舍恩(Frederick Schoen)教授,以及我国腔内血管学创始人景在平教授共同撰写。序言回顾了从20世纪80年代上海胸科医院自主研发心血管器械,到中加合作模式转型升级的发展历程。正如奇顿教授强调:医疗器械的未来发展必须以患者需求为中心,重塑医疗技术创新的逻辑体系。这一理念贯穿全书,体现了医学人文关怀与科学探索精神的有机统一。

东华大学生物医用纺织研究团队依托学校纺织科学与工程一流学科平台,在北美纺织技术人才出现断层的背景下,充分发挥纺织技术优势,成功攻克了血管覆膜支架织物抗渗血、抗脉动冲击等关键技术难题。随着可降解、可再生等新技术的不断涌现,该书建立的评估体系将持续推动心血管器械向更安全、更智能的方向发展。未来,团队将继续深化医工交叉特色研究,为心血管智能修复器械等世界性难题的解决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电子书官方链接:https://link.springer.com/book/10.1007/978-3-031-85504-7


视频:   摄影: 撰写:李超婧  信息员:郭珊珊  编辑:王宇

相关阅读

本月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