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口老龄化成为基本国情,退管工作如何依托高校特点,进一步拓展工作思路,提升工作效能?10月28日,2025年东华大学“敬老月·共建老年友好校园”主题座谈会在延安路校区三教第二会议室召开。上海市高校退管会常务副主任李玉华,业务主管汪柏勤、唐国耀,东华大学副校长阎林平,退管会第一副主任、退/老教协理事长、老年大学校长邱高出席,来自学校退休党委、退/老教协、居住地块组、老年大学等退休教师代表及学校团委、人文学院相关负责人与师生代表,退管会负责人与工作人员等与会。会议由退管办主任、老年大学副校长邱登梅主持。

阎林平代表学校向全体老同志致以重阳节的节日问候与诚挚祝福。他在致辞中强调,学校始终高度重视退休管理工作,建设“老年友好型校园”是每一位师生员工共同的责任。近年来,退管会积极顺应时代发展,联合校团委、人文学院协同发力,系统推动青年师生与退休教师之间的“代际融合、双向赋能”,开展了富有成效的实践探索,期待相关举措能为构建老年友好校园发挥引领与示范作用。
邱高在讲话中分析了退休教师群体的需求特点,指出应依托学校优质的师生志愿者资源,围绕高龄教师的实际需要,精心设计“陪伴服务菜单”,既满足老同志的关怀需求,又助力青年师生在服务中成长。他强调,通过系统化的制度设计,实现“老有所为”与“少有所得”的有机统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会上,退休党委书记吴小军与校团委书记柴煜签署共建合作框架方案,退管办副主任宋德军、老年大学常务副校长吴一知与人文学院党委副书记资雪琴签署了共建试点项目方案。资雪琴报告了新时期人文学院“予愿”志愿服务中心,弘扬“专业赋能+情感陪伴”的为老服务传统、探索服务学校退休前辈的思路和举措。法律专业大三学生梁思宇交流了他自上学期起报名参加“乐龄相伴”项目的感受。柴煜表示,为老服务是时代课题,青年师生能参与其中使命光荣。校团委在志愿服务领域积累有良好的实践经验和队伍基础,将在人文学院先行先试的基础上,把机制做实、服务做细,带动全校稳步推进“高龄群体乐龄相伴项目”“老年大学特色体验课程”等开发,并推动相应的系统调研、新媒体宣传等工作。
老同志代表对青年师生的深切关怀与辛勤付出表达了诚挚谢意。吴一知结合老年教育的特点,就共建老年大学课程开发提出建议;张凤琴立足为老服务实践经验,分享了关于“乐龄相伴”服务形式的思考;王依民则从大学文化传承角度出发,对拓展“乐龄相伴”服务内容提出了设想。李玉华肯定了学校在共建老年友好校园进程中所展现的前瞻视野与深入探索,并鼓励学校进一步统筹优秀师生志愿者力量,在深化“文化养老”实践方面持续积累经验,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会上,邱高与阎林平还慰问了2025年上海市“我身边的银发力量”征文竞赛一等奖获得者退管办陈维亚、上海市“爱心助老模范”获得者人文学院穆莉,感谢她们在为老服务领域扎实且出色的工作,并向退教协副理事长王依民、外语学院分会长林美玟,块组长张凤琴、秦水鑫,退休党委纪检委员曹春城、退教协秘书长李征、老年大学常务副校长吴一知等退休教职工代表送上祝福,感谢他们退而不休、心怀大爱,与在职教职工一起尽心尽力服务老同志,齐心协力共建老年友好校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