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院电子商务专业加强建设的做法和经验

发布时间:2004-10-19发布部门:校长办公室

主题:   主讲人:   地点:   时间:   组织单位:   
编者按:21世纪人类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为高校的学科发展和建设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新兴学科和专业犹如雨后春笋,方兴未艾。“如何加强新专业的建设,尽快形成特色,使之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已成为目前高校普遍关注的重要课题。我校管理学院自1998年起涉足电子商务领域,开展相关的教学、科研和培训等工作,到2002年正式设立电子商务本科专业,与IBM公司共建电子商务学科,5年中积累了良好的专业建设经验。现通报如下,希望能对相关部门的工作提供有益的借鉴。

一、认知专业的背景和发展前景,主动适应   

管理学院有关领导和教师认为:当前,经济全球化与信息网络化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电子商务作为网络经济的核心,必将成为21世纪新的经济增长点。世界各国都已把发展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战略选择,积极推进电子商务发展。而上海在近些年来反应迅速,不仅成立了电子商务行业协会,还将“以传统企业为核心,推动企业信息化,发展电子商务应用,夯实电子商务基础”确定为新一轮电子商务的发展重点。在深入调研中他们发现:上海目前约有2.5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涉及电子商务,根据保守估计,至少需要15万名左右通晓电子商务的专业人才充实到企业中来。社会急需大量既懂网络技术又精通商务管理的复合型电子商务从业人才!新的市场需求,已对高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迫切的新要求。  

正是基于对电子商务专业建设发展前景的深刻洞悉,管理学院审时度势,果断地选择了这一专业的发展方向,开始了专业建设的前期探索。

二、大胆探索,循序渐进,抓好专业设置的准备工作   

师资筹措:利用学科交叉,集聚全校在电子商务领域从事教学、科研、技术开发等方面的师资力量,通过开展教学与科研的合作、交流、培训,逐步形成了一支30余人,稳定合理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其中,教授10名(7名为博导),副教授与高级工程师12名,讲师6名。   
教学积累:从各个层次扎实打好基础。本科生培养中,1998年,开始电子商务领域的教学和培训工作;1999年,开设 “电子商务导论”和“网络营销”等课程;由于电子商务知识与技能已成为信息化时代人才培养的基本需求,从2000年开始在多个专业设立相关方向(“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专业设立   “电子商务”方向,“国际金融”专业设立“网络金融”方向,“市场营销”专业设立 “网络营销”方向);2001年招生计划中,在“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正式按“电子商务”方向招收两个班的本科生。研究生培养中,1999年,在“管理科学与工程”硕士点开始设立“经济控制与电子商务”方向;2000年,将“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博士点的“经济控制”方向拓展为“经济控制与电子商务”方向。  

科研探索:1999年,东华大学牵头联合上海高校、科研机构、信息化管理部门成立了“上海联合电子商务研究所”。在上海市信息办领导下,充分运用社会资源,从事电子商务领域研究开发工作,并将这一开放式的研究机构挂靠在学校。近几年来,研究所积极承担上海市电子商务的各项长期研究任务和项目,为社会各界发展电子商务提供各种配套的信息技术与管理咨询服务。该研究所同时还参与建设“上海电子商务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参与策划“上海电子商务发展区”的运作与管理;参与筹备与组织“上海市电子商务行业协会”的各项活动(含制定行业标准等)。 
    
设备配置:强化投资,在构建良好实验环境与条件的基础上重点引进功能强、应用面广的eLAB电子商务实验应用系统;自行研制开发EDI应用软件、网络操作系统软件等教学实验软件;扎实推广已有的《人机对抗现代企业经营决策仿真系统——网络版》等教学实验软件成果。
   
基于我校良好的专业建设基础,2002年,教育部正式批准我校设立电子商务本科专业,电子商务专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三、确立专业建设目标,明确专业特色,加强专业基本建设 
  
管理学院的有关领导和教师认识到,新专业成长的关键在于科学规划、持续建设、精心操作。他们将第一轮专业建设的重点放在电子商务专业教学基本建设上。
   
建设目标:满足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对电子商务人才日益迫切的需要,紧密结合电子商务实际运作中面临的各种崭新的管理与技术问题,深入系统地研究一套适合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完善相应的教学计划、课程体系与教学大纲等教学基本建设。 
  
专业特色:加强国际合作,提高学生技能,培养复合型、应用型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在学院发动数十位专业教师组成若干个小组,到上海和全国各地电子商务类企业和公司调研,了解用人单位对电子商务人才的具体要求和当前电子商务类行业前沿状况的基础上,通过建设团队1年多的勤奋拼搏,他们修改完善了电子商务专业的教学计划,建立了各门专业课的教学大纲与授课提纲,确定了配套的教材与教学方式。其中,确定了8门核心课程,编著出版了2本电子商务专业教材;研制开发了大二课程中配套的专业实验教学软件;大部分教师参加了IBM公司电子商务方面的专业培训;建立了5个稳定的教学实习基地。

四、通过“三结合”,走特色发展之路   

1、专业建设与国际品牌企业的合作相结合   
鉴于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的科学性、先进性及与市场的紧密结合,2002年9月IBM公司与管理学院签定“东华大学—IBM电子商务学科建设合作伙伴协议”,并成立“东华大学—IBM电子商务学科发展中心”,双方在课程体系建设、师资培训示教、专业技术认证、教学平台共建、教材编写出版等方面开展了切实有效的合作。2002年11月与IBM公司签定“东华大学—IBM   eServer iSeries 教育合作项目(PIE)协议”,IBM公司赠送一台价值29.7万美元的800服务器,双方已基于该服务器在项目开发、课程建设、师资培训、专业认证等方面开展全面合作。
   
2、专业建设与应用技能的培养提高相结合   
2002年7月由上海市教委和上海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组织的专家评审通过决议,在东华大学设立“上海高校电子商务类职业资格鉴定所”,2002年底正式开始面向上海高校开展职业资格鉴定工作。这所上海市高校唯一的授权鉴定机构在学校的成立,不仅扩大了专业的社会影响,也极大地推动了专业的发展,为我校培养面向市场的应用型人才创造了良好条件。  
 
3、专业建设与社会资源的充分整合相结合  
 2002年4月由学校牵头,以教育部批准开设电子商务专业的四高校为核心,联合其它各高校的学科(专业)带头人与骨干教师成立“上海高校电子商务专业协作组”,该协作组挂靠在我校,共同协商制定专业教学计划与大纲、师资共享协作、教材建设协作、实验室建设协作及科研协作等工作。协作组的成立与运行在为全国各高校所瞩目的同时,为我校电子商务专业的建设与发展开拓了视野,注入了更丰富、活跃的生命力。 

撰写:校长办公室(2003年11月)

视频:   摄影: 撰写:  信息员:邱登梅  编辑:

相关阅读

本月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