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职业技术学院积极贯彻国家教育部关于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精神,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适应市场需求;积极开拓就业渠道,尽心尽力地做好毕业生的就业推荐工作。至9月30日止, 学院2003届毕业生的就业率已经达到97.56%,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2个百分点(市场营销、机电一体化等专业9个班的就业率还达到了100%)。其以学生为中心,敏锐、开放、认真、细致的工作思想和作风值得大家借鉴。
一、做好四个“三结合”,为学生就业打下扎实的基础
1、就业、教学、思想道德教育三结合,将教学与就业贯通学院根据社会、市场需要及时调整课程设置,使毕业实习与就业相结合。在教学过程(特别是三年级)中,注重学生一专多能的培养,使学生尽早熟悉掌握就业本领;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以职业道德教育为核心,以培养目标为抓手,教育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在就业过程中正确定位,教育学生从蓝领做起,从生产第一线做起,自觉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在思想上心理上提前做好准备,并要求学生树立不断增强提升专业知识及其他方面能力的意识。
2、学校(学办)、学院、企业三结合,让学院与企业相连学校就业办经常给予毕业生就业指导,并提供就业信息和机会。学院除做好毕业生及其家长的就业指导工作外,还主动与社会企业单位广泛联络,尤其是重视与国有大型企业的联系,并做好宣传推荐工作,让更多的用人单位了解学生的情况。同时,学院主动征求企业对毕业生上岗的要求,根据要求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使教学更能结合企业的要求,培养的学生更适合企业的需要。
3、学院、家长、学生三结合,帮助学生正确定位学院在不同时期召开不同形式的学生就业辅导和家长会,一方面讲清就业形势,使学生能正确定位,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理念;另一方面,使家长能了解和理解自己子女的就业选择,帮助子女在择业时定位。以此,帮助学生抓住机遇,不轻易放弃就业机会及时就业。同时,学院支持学生到艰苦的第一线岗位接受锻炼,为今后择业做好准备,促进学生就业。
4、就业办、专业主任、辅导员三结合,使就业的指导管理和服务工作真正落到实处把就业工作视作学院的生命线,把学生视作自己的子女弟妹是学院就业指导工作的行为准则。为此,学院就业办深入细致、不失时机地在各个时间段做好动员、交流、分类、出击、选送、回访、汇总等等工作,并始终把准确定位,调整心态,提高能力,贴近实际作为工作的重点,加强与专业主任和辅导员的热线联络,发现问题及时商量解决。专业主任与各班辅导员经常一起认真分析毕业生的现状,按就业要求对每个班的毕业生进行分类,使就业推荐工作目标更明确,成功率更高。辅导员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尤其是就业较为困难的学生,单个帮助,逐个解决。通过就业办、专业主任、辅导员的结合,使就业的指导管理和服务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二、以学生为本,不断拓展就业渠道
1、针对学生特点,做好就业推荐工作职业技术学院从综合能力相对中下的学生入手,推荐学生就业,由此逐步向综合能力比较好的毕业生扩展,这样使毕业生有一种紧迫感。同时,学院还针对毕业生的具体情况,将各专业毕业生按所在班级的实际状况予以分类,然后按不同的类别进行不同的就业辅导,对个别学生还采取个别辅导的方式,通过总体和个体相结合的方式,做好毕业生就业推荐工作。
2、鼓励先就业后择业,促进学生及时就业由于各种原因,毕业生就业完全做到专业对口并非易事。为此,针对每个毕业生的实际状况,鼓励先就业后择业的理念,是促进学生及时就业的一个有效举措。学院新增了选修课,以便使学生“一专多能”。教学上尽量使自动化控制与机电一体化相连,计算机与文秘相连,形象设计与商业广告相连,培养复合型人才,符合市场需要。今年,学院向太平洋百货公司推荐了20名毕业生,向民营公司推荐了5名学生,并对此进行了跟踪。这些学生有的在百货公司搞人事、企划工作,有的在百货公司负责楼面管理,有的担任商场美工,还有的在民营公司销售计算机兼售后服务,学生们在各自岗位发挥了第二“专业”的特长,各得其所,单位反映良好。
3、积极挖潜,不错过一个学生 6月23日毕业生离校时,尚有部分学生还未落实就业单位。为此,学院通过班主任与这些学生及其家长继续保持联系,为他们推荐单位,经过努力,学生离校后的就业率又提高了3个百分点。为帮助专升本的学生既能参加考试又能及时落实就业单位,学院一直与学生和家长保持联系,让学生一面复习迎考,一面落实就业单位。不让学生因参加专升本考试而影响就业,错失就业良机。
撰写:职业技术学院;修改:校长办公室(2003年12月)
一、做好四个“三结合”,为学生就业打下扎实的基础
1、就业、教学、思想道德教育三结合,将教学与就业贯通学院根据社会、市场需要及时调整课程设置,使毕业实习与就业相结合。在教学过程(特别是三年级)中,注重学生一专多能的培养,使学生尽早熟悉掌握就业本领;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以职业道德教育为核心,以培养目标为抓手,教育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在就业过程中正确定位,教育学生从蓝领做起,从生产第一线做起,自觉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在思想上心理上提前做好准备,并要求学生树立不断增强提升专业知识及其他方面能力的意识。
2、学校(学办)、学院、企业三结合,让学院与企业相连学校就业办经常给予毕业生就业指导,并提供就业信息和机会。学院除做好毕业生及其家长的就业指导工作外,还主动与社会企业单位广泛联络,尤其是重视与国有大型企业的联系,并做好宣传推荐工作,让更多的用人单位了解学生的情况。同时,学院主动征求企业对毕业生上岗的要求,根据要求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使教学更能结合企业的要求,培养的学生更适合企业的需要。
3、学院、家长、学生三结合,帮助学生正确定位学院在不同时期召开不同形式的学生就业辅导和家长会,一方面讲清就业形势,使学生能正确定位,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理念;另一方面,使家长能了解和理解自己子女的就业选择,帮助子女在择业时定位。以此,帮助学生抓住机遇,不轻易放弃就业机会及时就业。同时,学院支持学生到艰苦的第一线岗位接受锻炼,为今后择业做好准备,促进学生就业。
4、就业办、专业主任、辅导员三结合,使就业的指导管理和服务工作真正落到实处把就业工作视作学院的生命线,把学生视作自己的子女弟妹是学院就业指导工作的行为准则。为此,学院就业办深入细致、不失时机地在各个时间段做好动员、交流、分类、出击、选送、回访、汇总等等工作,并始终把准确定位,调整心态,提高能力,贴近实际作为工作的重点,加强与专业主任和辅导员的热线联络,发现问题及时商量解决。专业主任与各班辅导员经常一起认真分析毕业生的现状,按就业要求对每个班的毕业生进行分类,使就业推荐工作目标更明确,成功率更高。辅导员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尤其是就业较为困难的学生,单个帮助,逐个解决。通过就业办、专业主任、辅导员的结合,使就业的指导管理和服务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二、以学生为本,不断拓展就业渠道
1、针对学生特点,做好就业推荐工作职业技术学院从综合能力相对中下的学生入手,推荐学生就业,由此逐步向综合能力比较好的毕业生扩展,这样使毕业生有一种紧迫感。同时,学院还针对毕业生的具体情况,将各专业毕业生按所在班级的实际状况予以分类,然后按不同的类别进行不同的就业辅导,对个别学生还采取个别辅导的方式,通过总体和个体相结合的方式,做好毕业生就业推荐工作。
2、鼓励先就业后择业,促进学生及时就业由于各种原因,毕业生就业完全做到专业对口并非易事。为此,针对每个毕业生的实际状况,鼓励先就业后择业的理念,是促进学生及时就业的一个有效举措。学院新增了选修课,以便使学生“一专多能”。教学上尽量使自动化控制与机电一体化相连,计算机与文秘相连,形象设计与商业广告相连,培养复合型人才,符合市场需要。今年,学院向太平洋百货公司推荐了20名毕业生,向民营公司推荐了5名学生,并对此进行了跟踪。这些学生有的在百货公司搞人事、企划工作,有的在百货公司负责楼面管理,有的担任商场美工,还有的在民营公司销售计算机兼售后服务,学生们在各自岗位发挥了第二“专业”的特长,各得其所,单位反映良好。
3、积极挖潜,不错过一个学生 6月23日毕业生离校时,尚有部分学生还未落实就业单位。为此,学院通过班主任与这些学生及其家长继续保持联系,为他们推荐单位,经过努力,学生离校后的就业率又提高了3个百分点。为帮助专升本的学生既能参加考试又能及时落实就业单位,学院一直与学生和家长保持联系,让学生一面复习迎考,一面落实就业单位。不让学生因参加专升本考试而影响就业,错失就业良机。
撰写:职业技术学院;修改:校长办公室(2003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