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怀成就学术——我校引进人才章礼强专访

发布时间:2005-10-25发布部门:人事处

主题:   主讲人:   地点:   时间:   组织单位:   
    书生面庞,却透出坚毅与干练;镜片后的一双大而有神的眼睛闪烁着智慧的光芒;说话的声音不高,却传达出稳重与内敛——这就是我们眼前的章礼强。

    和章老师寒暄片刻后就开始了正式的采访。章老师生于1964年9月,法学博士学位、正高职称。多年来,一直从事高校民商法学、知识产权法学教学、研究和高校学报主编工作。兼职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知识产权法学博士点研究员,是省级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和国家知识产权战略专家库专家。

    在谈到教学工作的看法时,他的观点颇耐人寻味。高校教师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教书观。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师的责任不仅是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各种教育教学环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做人的准则,引导学生如何做人、做事、做学问。真正懂得先做人后做事的道理。教书是教师育人的主要手段,育人是教师教书的根本宗旨。不能把教书和育人割裂开来,更不能认为“育人”只是政治思想工作者的任务。“教书”就是为了“育人”,“教书”的过程就是在“育人”,就是为了培养和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其次,作为教师要认真探索教育规律,把教书育人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教师除了热爱自己所从事的事业,还应对学生充满着爱,与他们共欢乐,为他们排忧解难。教师的任务有三:传授科学、教学生如何做人、指引一个努力的方向。课堂要弘扬教书育人的主旋律,坚决摒弃哗众取宠的低俗之风。

    当问到他日常的科研工作时,他说,搞科研一定要静下心来,多看书,看好书,这样可以更有效地利用时间。对于从事法学研究,他则提出,一定要将法学理论功底夯实,多看国内外经典文献和资料,并且一定要吃透背后的理论内涵和实质。他对科研的态度是严谨的,他一再表示,做好科研工作一定要重视资料积累。研究一般要从掌握系统的资料入手。在准备资料地过程中,要不怕费时间,不怕速度慢,只有扎实地掌握了这个问题有关的系统的资料后,才能下笔写文章。资料积累包括平时积累和专门积累。同时就是要善于分析,要注意前人已有的观点,不要重复或反复叙述前人已做出的结论,不然这篇文章就会毫无新意。这就需要反复思考,看前人的研究结论达到什么样的程度,自己做的研究较前人有哪些前进,这样才会有所提高。还有,就是要考虑这些问题在现在的历史条件下有哪些现实意义。要将理论性与现实性紧密结合,对现实有所启发。

   “在其位,谋其职。”被问及为何从事相对枯燥的学术研究时,章老师说,“作为一名法学老师,我要做的就是学习和研究。”他始终坚定的认为,博学才能博教。给人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信息社会,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能力大大地提高了,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跟上时代的步伐,教师要读很多书、历练很多、观察很细、想得很深。要胸怀广阔,要在高校当一名合格的教员,必须进行科学研究。今后,教学与科研的良性互动必将表现得更为彰显。

    谈到初入我校的感受时,他则说,东华大学是一所特色非常鲜明的大学,其独有的行业特色、学科特色和共建特色,为各学科的建设提供了独特的发展空间。我校人文学院法学教育的突破亦应避实击虚,走特色化发展的道路。具体到自己的知识产权法科研工作,他已成熟地构想出将纺织业的知识产权保护作为下一步研究重点。为此,章老师充分利用我校的特色资源,参阅和浏览数十本纺织业的期刊杂志,并不失时机地向我校该领域的专家们取经。他已结合地方和高校特色,正主持申报上海市知识产权软科学研究项目,已向司法部主持申报“纺织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法律应用研究”科研项目,同时,拟向学校、市、教育部申报“纺织工业产权研究”课题,并正主持开展民商法硕士点申报工作。章老师还风趣地说,由中纺大更名为东华,对人文学院来说,是个极大的发展机遇。对外而言,它客观地向外界昭示了我校发展成为多科性、综合性大学的决心与信心。从内部讲,至少在名称上使各学院、各学科的发展回到了平等竞争的起跑线上。尽管未来有太多的不确定性,但历史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激励着他将该学科发展提升到新的高度。他的一席话让我充分领略了眼前这位学者的睿智和远见卓识。

    在此次采访行将结束之时,章老师深情地说,一个人无论做什么,都应当具有一种情怀。这种情怀可以理解为荣誉感和责任感。作为一名以学术为已任的学者,他始终坚持着这种乐书爱教、勇于追求的情怀。

   十月的松江校区依然翠绿满园、鲜花斗艳,章礼强老师的谈访不正体现了作为一个东华学者对学术孜孜不倦的求索以及对生如夏花的人生不断完善。我们有理由相信无数名象他一样的引进人才在今后的道路上将会走得更稳健,而这又何尝不是我们整个东华人的情怀呢?

    相关链接:
    章礼强,男,1964年出生,正高职称,法学博士。主持国家级和省级科研课题项目六项,参与国家级和省级科研课题项目十二项。已在国家重点、国家级和省级以上刊物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八十余篇。主要学术成果为“民法哲学研究”、“民法本位论”、“论制定统一的《知识产权法》”等等。曾荣获省级以上机构评选的优秀论文一等奖二次,有七篇论文被人大报刊资料复印中心全文复印,有三十九篇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新华文摘、高校文科学报文摘等转摘和收目。其博士论文被西南政法大学评为优秀博士论文且被上报教育部参评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在西南政法大学面向本科生、研究生讲授民商法学术前沿专题,在高校一直承担《民法学》、《知识产权法》、《物权法》、《媒体法》、《商法学》、《经济法学》、《行政法学》、《宪法学》等教学任务,积极于课程和专业建设,参与国家教育部审定教材《民法学》的编写。荣获国家级优秀工作者一次,省级优秀理论工作者两次。现在我校人文学院从事法学教学和科研工作,系我校2005年度重点引进人才之一。

视频:   摄影: 撰写:  信息员:王成兵  编辑:

相关阅读

本月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