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纺织学院“本”征“博”引本科生与博士生访谈交流会

发布时间:2006-05-12发布部门:纺织学院

主题:   主讲人:   地点:   时间:   组织单位:   

    4月28日下午17:50,天没暗下来,晚春的闷热也还留在空气里。在我校,1101教室已近座无虚席。因为,在这里,即将展开一场别出心裁的访谈——纺织学院“本”征“博”引本科生与博士生的交流访谈会。

    此次活动由纺织学院分团委学生会与纺工博士党支部共同举办。活动就本科生同学现阶段所关心的如思想、学习、考研、出国和择业等话题,以访谈的交流形式开展,充分发挥了博士生党员的优势,切实帮助本科生同学解决了学习、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并以此为载体,建立起本博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平台,有望建立起长效机制。活动邀请到了校党委组织部、研究生工作办公室/党管中心、纺织学院党总支及纺织学研究生及本科生辅导员老师参加。 

    本次访谈以主持人逐个提问嘉宾的形式展开。第一位被提问的嘉宾是我院的陈廷副教授。看过陈廷老师的简介,才知道一个学生竟可以优秀如此!从高中起,他一路免试直升到博士生。期间,还被选为长宁区学生人大代表,并被选送至法国进行学术研究,更在回国后不久被破格提升为我校副教授。当被问到自己的免试经历时,陈老师自嘲说那其实说明自己一直逃避考试。老师总结他的学习方法时,不怎么出乎意料地,说到了“勤奋”。他说:我其实并没有什么学习上的捷径。我的方法就是,别人学习我工作,别人休息我学习。这样的事实,让我们同学终于可以认识了,也许学习上本就没有什么捷径可言,如果有的话,那么,那条路一定叫做付出。

    如果说陈廷副教授一路走来几乎可以说顺利得出奇,那么安降龙博士的经历显然曲折了不少。安博士在本科毕业后,选择的是就业。他曾在家乡山西的云河集团工作了将近7年,期间,曾在技术、产品开发、管理等多种不同领域涉猎。回忆从一个社会人,重新回到学校拾起书本的复杂感情,安博士感慨自己的得失。但他认为,他始终没有后悔重回教室,因为温暖的师生关系,也因为用新的眼光和思维方式来学习的乐趣。

    接着被提问的有一直很稳的余平余博士,有将从大学生直接升级为博士生的陈复加同学,有从澳大利亚交流回国没多久,马上又要远赴法国学习的张燕博士,还有已经工作了的,即将结婚的渠红叶女博士。

    他们都有非常出色的成就和有点传奇的经历。
    特别是渠红叶博士,她曾在应聘上说的话“东华的学生比清华的学生更专业!”—针对应聘单位只招清华学生的偏见—说出了我们东华人的骨气。全场雷鸣般的掌声让活动达到了一个高潮。

   在观众提问的环节,很多同学都就自身的问题及对博士生学长学姐的好奇提出了很多精彩的问题。而这些问题也基本得到了满意的答复。只是,大部分的提问者,可能由于紧张,有点不自信。

   将近两个半小时一晃而过了。而活动也差不多到了尾声。最后,每一位嘉宾都留给在场观众一句佳言。而陈廷老师更以“祝大家五一节快乐”的祝福,再次赢得了同学们响亮的掌声。这次的访谈也在同开始时一样轻松的氛围中结束了。
  
    其实,没有一个人可以是完美的,而优秀的人,都是在自己的不完美中构筑最“完美”。尽管比起一路过关斩将到象牙塔顶峰的博士们,我们只是一群初出茅庐的“小”大学生们。但是我们每个人都拥有属于自己的天才。我们应该引以为傲。

    

视频:   摄影: 撰写:  信息员:系统管理员  编辑:

相关阅读

本月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