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管理学院研究生辅导员学习之辅导员论坛活动

发布时间:2006-05-29发布部门:旭日工商管理学院

主题:   主讲人:   地点:   时间:   组织单位:   
                        
    我校研究生工作办公室于05年年底提出“创建研究型辅导员队伍,努力提高研究生学生工作水平”,要求全体研究生辅导员要注重不断学习,加强对研究生思想、教育和管理等工作的不断研究,辅导员不能只停留在日常的学生事务和管理工作上,要注重把平时的工作与理论研究相结合,通过理论研究进一步促进工作水平的提高。
    为此,研究生工作办公室制定了本学期研究生辅导员定期集体学习的计划,并分别进行了“心理辅导讲座”、“研究生奖学金”、“三助管理工作”、“研究生德育工作案例分析”以及研究生辅导员论坛等七次活动。
    辅导员论坛由研究生工作办公室把所有研究生专职辅导员分成若干组,每个组自己选题,自己组织策划,自己推荐主讲人。5月11日下午,首次研究生辅导员论坛的主题是《努力做好高校贫困学生的精神扶贫工作》,经过管理学院研究生辅导员认真酝酿和组织策划,由管理学院辅导员王丽华老师主讲。
    王老师分别从贫困大学生精神贫困的共性表现和个案进行了阐述,然后分析了导致贫困生产生精神贫困的主要原因、最后提出以及精神扶贫的对策三大方面进行了阐述。
    由于目前高校中贫困生占有一定的比例,形成了大学教育中的特别需要关心的群体,在这些学生中出现了一些“精神贫困”的现象。
    王老师先简单概括了全国高校贫困学生的情况,以及我校2005年对贫困学生的扶贫帮困情况。再列举了部分贫困学生在得到了基本学习和生活帮助的情况下仍然出现消极、自卑、偏激等思想和行为,归纳出了贫困生精神贫困的四大共性表现:极度自卑、消极依赖、自我伪装、嫉妒怨恨,并运用大量的案例加以论证,分析了导致贫困生产生精神贫困的主要原因。由于当前我国地区经济发展存在一定的差异、就业形势日趋严峻,以及部分学生较差的心理承受力是导致贫困生产生精神贫困的主要原因,当然也受周围环境影响以及同学对贫困同学的刻板印象也是产生精神贫困的重要因素之一。
    最后,她认为高校学生德育工作者必须重视贫困学生的精神扶贫,把经济扶贫和精神扶贫统一纳入学校的帮困工作。并提出了做好高校贫困学生的精神扶贫工作的原则和对策。认为对贫困生的扶贫,除经济上要继续加大扶贫帮困力度外,精神上要坚持“扶贫需扶志”。辅导员要注意工作方法,遵循几条原则,那就是要坚持做到以人为本,坚持以预防为主、坚持隐蔽性、平等性以及包容性。并且可以通过改善贫困生学习和生活大环境,加强对贫困生的价值观和成才观教育培养,坚持对贫困生的激励表扬等几大方面入手对贫困生进行具体的精神帮助。
    最后,林文伟老师进行了点评和总结发言,她说今天的演讲很成功,准备得非常充分,也体现了王丽华老师的研究成果。希望通过辅导员论坛这一学习形式,一方面可以加强了辅导员对研究生德育工作的研究,增进了互相学习和工作经验交流;另一方面也能使辅导员得到很好的锻炼机会,为辅导员个人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成长平台。

视频:   摄影: 撰写:  信息员:系统管理员  编辑:

相关阅读

本月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