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持和知识贡献,教育部、科学技术部、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决定联合开展“10000个科学难题”征集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活动宗旨 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加强对科学研究的导向作用;激励我国科技人员,特别是包括广大博士后、博士研究生在内的青年科技人员勇于献身科学,攻克科学难题;普及科学知识,激发青少年热爱科学的兴趣,培养探索未知世界的好奇心。 二、征集原则和内容 1.征集各学科至今未能解决的基础理论问题、学科优先发展问题和前沿问题、国际研究热点问题和在学术上未获得广泛共识,存在一定争议的问题等。 2.每个提交的问题约1000字符,应包含题目、科学意义、问题产生背景、最新进展和难点等主要内容,以及问题提交者的姓名和单位。 三、征集对象 1.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 2.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教育部科技委)委员和学部委员;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科学部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和学科评审组成员; 4.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等。 四、组织机构 为确保活动顺利进行,成立领导小组、专家指导委员会等机构(名单见附件),负责征集活动的领导、管理和实施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教育部科学技术司。 五、组织实施 1.此次征集活动采取分学科征集、整理的方式,计划在2007年-2010年间完成。2007年先行启动三个学科领域:数学、物理学和化学,以便积累经验,创造条件,逐步扩大到其他学科。具体征集安排另行通知。征集到的科学难题可以作为博士、硕士研究生和科技人员确定研究方向的重要参考。 2.《10000个科学难题》由科学出版社负责出版。请将本通知精神通知到征集对象中的各位专家。 附件:领导小组名单、专家指导委员会名单 教育部 科学技术部 中国科学院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2007年8月28日 关于“10000个科学难题”征集活动具体实施工作的通知 教技司[2007]23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有关高等学校,中国科学院有关研究所(院、中心),有关单位: 根据《教育部、科学技术部、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关于联合开展“10000个科学难题”征集活动的通知》(教技函[2007]59号)文件精神,现将有关数学、物理学和化学三个学科难题征集活动的具体实施事项通知如下: 一、时间安排 此次活动时间为2007年9月至2008年2月,分为征集和评审两个阶段进行。 征集阶段:2007年9月中旬-2008年1月中旬 (1)2007年9月中旬-11月中旬为各编辑委员会确定骨干问题阶段; (2)2007年11月中旬-2008年1月中旬为全面征集阶段。 评审阶段:2008年1月中旬-2008年4月上旬 (1)2008年1月中旬-3月中旬为专家网上评审阶段; (2)2008年3月中旬-3月下旬为编辑委员会会议评审阶段; (3)2008年4月上旬为专家指导委员会会议审核、领导小组会议审定阶段。 二、活动形式 提交问题和评审主要在“10000个科学难题”网上进行。网上评审之后召开编辑委员会会议,讨论有争议的问题,再由专家指导委员会审核,领导小组审定最终收录的难题。 三、征集方式 1.征集活动对象: (1)在三个学科领域中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高等学校、中国科学院有关研究所(院、中心)和其他研究机构(以下统称指定单位)的专家; (2)在三个学科领域中的中国科学院院士、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和学部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科学部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和学科评审组成员(以下统称特定专家); (3)其他学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 2.指定单位的专家以本单位的公共用户名和密码登陆网站,注册个人信息后按提示要求提交难题。 指定单位的科技管理部门要安排专人作为管理员,负责审核本单位专家注册的个人信息,以及对所提交的难题进行形式审查。 指定单位的公共用户名和密码以及管理员的用户名和密码将以其他方式直接通知单位的科技管理部门(东华大学公共用户名10255,提交者密码62930)。 3.指定单位外的特定专家按通知给定的用户名和密码登陆网站,注册个人信息后提交难题。 4.其他学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可直接注册个人信息,然后先提交难题的题目,待编辑委员会审核通过后再行提交难题的内容。 四、征集活动要求 1.单位的科技管理部门应积极组织本单位有关专家认真、按时完成此项工作。 2.接此通知后,请指定单位将管理员信息立即在网站上提交,以便联系。为提高工作效率,今后征集活动的通知、工作动态等信息将在网站上公布,请各管理员及时浏览和传达。 3.指定单位按每个重点学科(二级学科)至少提交20个难题,其他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二级学科至少提交10个难题。 二级学科,即数学5个:基础数学、计算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应用数学、运筹学与控制论;物理学8个:理论物理、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原子与分子物理、等离子体物理、凝聚态物理、声学、光学、无线电物理;化学5个: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含:化学物理)、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指定单位依此确定需提交难题的数量。 4.为避免重复,每位专家在撰写问题前请先登陆网站,浏览已委托专人撰写的骨干问题题目,然后再按照格式要求撰写其它问题。 五、其它事宜 1.其它未尽问题详见征集活动网站中的“常见问题解答”,或与工作人员联系。 2.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范庆奎科学出版社科学中心(数学)010-64030228 qkfan@163.com 胡凯科学出版社科学中心(物理学)010-64017957 mlhukai@yahoo.com.cn 黄海科学出版社科学中心(化学)010-64001053 huanghai@mail.sciencep.com 鄢德平科学出版社数理分社010-64033515 yandeping@mail.sciencep.com 喻红艳科学出版社数字出版中心(网站管理与维护)010-64034046 厉伟朱小萍教育部科学技术司010-66096763 kjw6933@moe.edu.cn “10000个科学难题”征集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教育部科学技术司(代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