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与荷兰鹿特丹大学开展互动创意活动

发布时间:2007-11-15发布部门:服装学院·艺术设计学院

主题:   主讲人:   地点:   时间:   组织单位:   
    2007年11月12日,东华大学迎来了一批来自荷兰的朋友,鹿特丹大学的师生将在这里度过难忘的10天,他们感受来自中国的热情与智慧,并且在互相尊重友好的气氛中学习与探讨,合作项目将持续到11月22日。

    此次两所大学交流的目的是让不同艺术设计领域和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聚在一起相互学习,让两国学生将中西方创作理念融合后一起构思、设计并实现作品。学生将在创意产业中心---沙泾路10号老场坊1933号的工作室中进行现场设计画草图,做模型和电脑视觉展示,在“创意产业周”展览现场制作,与观众产生互动,向国际观众展示学生跨国界合作所迸发出的创造力。这次的交流互动形式多样,不仅有两国教师的精彩讲座,并且为了注重学生动手等各方面的学习,活动中还包括了当场搭建基架等具有相当实践性质的交流。

   11月12日上午,东华大学对异国朋友的到来表示了欢迎。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领导及视觉传达、环境艺术设计、工业造型设计系主任和老师参加了欢迎仪式。李柯玲院长对荷兰师生的远道而来表示欢迎与感谢,对共同创作完成课题的合作形式加以肯定与赞赏,并提出希冀与期望。罗纳德•凡•吉尔斯先生通过PPT向大家简要介绍了鹿特丹大学工业设计系针对于本科生的教学经验与成果,讲述合作课题的实质与意义。下午,罗纳德•凡•吉尔斯先生为学生们做了题为《从摇篮到摇篮》的专题报告,重点讲述设计的可循环再生概念。麦柯•玛格女士以《公共空间艺术》为题,以时间为序,对荷兰的城市雕塑及典型公共建筑做了比较分析,启发大家对于城市公共空间的关注与思考。伊菲•凡斯塔伦女士通过展示自己的设计作品介绍了“PET ARCHITECTURE”课题的含义与设计概念。老师们的生动演说为原本专业而又数字化的课题注入了新鲜的活力,台下掌声雷动,讲座在轻松的气氛中一次又一次达到高潮。

    13日起,两校师生开始投入到忙碌的结构设计中,此次,以“摇篮到摇篮”的设计哲学为设计来源,以上海“老场坊”为实践基地进行创作,这样的创意也可以说是一种大胆而又前卫的设计。这个带有突破性色彩的活动也堪称为交流的重头戏,而在为期近一周的制作过程中,学生们将共同克服困难,体会付出的快乐。

    在活动现场,学生们激动的心情不言而喻,原材料初定为90×60cm的集装箱底板约500块,来呈现象征性的城市构建。在学院办公楼同样呈现出活跃的气氛,十一层环境艺术设计系教研室里,系主任冯信群及其他两位老师朱瑾、刘晨澍与几个学生讨论新的设计方案。朱瑾老师介绍说:围绕设计主题“迷你建筑”,决定选用废弃的纸箱作为原材料,突现环保和绿色设计概念,将纸箱拆解成三面体作为造型和支撑的基本元素,以反常规的形式表现独特的设计创意,盒体间的节点连接将是学生们需认真考虑的难点。

    实践过程辛苦又充满荆棘,成员们在分组进行最终设计方案的确定中,虽然因不同文化、不同理解时有争执或冲突,但年轻的男孩女孩们最终还是找到了课题设计方向,并寻求到解决办法。中荷双方老师尽职尽责地在现场指导,引领学生逐步呈现他们的设计构想。工作依旧在继续,思想依旧在放飞,在接下来的几天里,中荷两国的文化将在师生的合作中继续相互蔓延与渗透......。

撰写:严晨  信息员:柳韵  编辑:邱登梅

摄影:

视频:   摄影: 撰写:  信息员:系统管理员  编辑:

相关阅读

本月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