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质量为核心 探索艺术硕士教育之路——全国第三次艺术硕士(MFA)试点院校工作交流会议在校举行

发布时间:2008-04-30发布部门:服装学院·艺术设计学院

主题:   主讲人:   地点:   时间:   组织单位:   
    根据全国艺术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2008年工作规划,决定召开第三次艺术硕士试点院校工作交流会议。本次会议是在国务院学位办的指导下,由全国艺术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主办,东华大学承办。本次会议的主题是交流艺术硕士教育工作、严把艺术硕士毕业生质量关。根据会议的主题,会议内容主要分为三个部分:教指委通报2007年工作情况及2008相关工作:杨贵仁副主任委员通报教指委2007年工作、曹易强委员通报美术与设计作品展筹备工作、杨静茂委员通报音乐会筹备工作、王丰副主任委员通报通讯工作;各院校总结本院校两年来MFA教育工作,重点交流汇报毕业环节工作实施方案;表彰“中国艺术硕士网”优秀通讯员。参加此次会议的人员包括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办及MFA教指委相关领导,各试点院校MFA教育工作负责人及“中国艺术硕士网”通讯员等。

    会议于2008年4月28、29日两天在东华大学举办,由东华大学服装·艺术设计学院组织负责。作为一个以“艺术设计教育为主体,服装教育为特色”的学院,东华大学服装·艺术设计学院多年来一直坚持培养国际化创新人才的办学方向和理念,在短短20年的时间里孜孜以求,遵循服装教育的特点,以国际化的视野,并通过借助国际平台和社会企业资源凝练学科方向,构筑学科基地,汇聚学科带头人,形成了学校由固定师资和众多精英兼职队伍构筑的人才基础。学院在国际合作交流、产学研结合、校企合作等方面的积极探索与实践所取得的效果得到了广泛认可,不仅进一步提高了教学质量,同时也推动了师资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加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培养。

    经过多年的蓬勃发展,东华大学服装·艺术设计学科已成为上海市重点学科。2007年学院的“服装艺术教育模式创新实验区”项目获得教育部立项,这个荣誉的取得是来之不易的,更是对东华大学服装艺术设计学院多年来的办学特色和创新艺术人才培养模式的认可和肯定。

    此外,2007年,全院列入“十一五”省部委以上规划编写教材共72本,其中“服装艺术设计系列教材”就有25本。学院还进一步完善了专业平台建设,数字媒体艺术、动画、综合艺术专业三个新专业顺利通过审批,2008年正式招生。

    东华大学服装·艺术设计学院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方面主要体现在以下四方面:

一、树立特色品牌活动,营造浓厚学术氛围
    上海国际服装文化节国际服装论坛暨长宁•东华时尚周活动一直以来是学院教学的品牌活动,在业内和社会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07年共举办5场学术论坛、5场专业比赛、6个专业展览和9场时装表演。08年刚刚落下帷幕的时尚周更是在前几年的基础上推陈出新,有许多令人称道的亮点。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时尚展览、专业论坛、作品发布、设计大赛四大板块的活动展现了时尚界的最新潮流和理念。
    为进一步要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2007年学院的环境艺术系首次创办了“环境艺术国际学术年”,全年共邀请了26位国内外著名专家教授讲学,全新的视野、独特的学术观点、精辟的论述使艺术类学生受益匪浅。同年,学院还与日本早稻田大学签订学术合作协议,并成立了环境艺术研究院。所以2008年的环境艺术年更令人期待。
    2007年10月30日至11月1日,东华大学服装·艺术设计学院作为唯一高校代表参展上海“时尚创意空间”受到各界关注,是此次“时尚创意空间”展览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在“时尚创意空间”开幕当天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中国服装协会会长杜钰洲先生亲临现场,在李柯玲院长的陪同下饶有兴趣地参观了学院的每一个展区。展览次日,徐明稚校长也受邀观看了参展作品,对学院的成果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和勉励。这些都给予学生很多的锻炼机会和舞台来展示自我和提高自我,是课堂外的知识储备站和蓄水池,受到学生的欢迎。

二、加强师资队伍培养,推进国际化的人才培养之路
    实现国际化人才培养是学院发展的战略目标。多年来我院一直走“国际化”的教学路线,利用多种形式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学习和引进国际先进办学理念与方法,促进学院教学水平的提升,至今已与10个国家12所院校开展了长期的国际合作交流,取得了累累硕果。学院先后与日本文化服装学院、欧洲设计学院、纽约时装学院、英国伦敦时装学院、德国汉堡传媒学院、韩国建国大学、荷兰鹿特丹德库宁艺术学院、韩国启明大学等多所著名院校建立了密切的国际合作关系,
    为了贯彻落实国际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学院十分重视师资队伍的培养,采用人才引进和自我培养的方式全面提高学术梯队的教研水平,并取得可喜的成效。学院注重对教师国际化教学理念和方法的培养,全院目前有海外留学背景教师25%,这批教师在教学改革、双语教育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我院实行了中外合作课程教学的教改新模式,邀请国外的教授、设计师前来学院举办讲座,参与本科生课程教学。2007年有2名青年教师获国家教委留学基金资助。有5名优秀教师分别赴美国、意大利、乌克兰、香港攻读学位或进修,赴英国、德国、荷兰、日本、美国、澳大利亚、芬兰、加拿大等国考察、访问、授课教师近50人次。

三、以质量为核心,创新研究生学历合作培养模式
    学院非常重视研究生教育和质量把关工作,学院已先后与伦敦时装学院、意大利欧洲设计学院成功开展硕士学历合作培养模式,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优秀本土人才,走出了具有东华特色的国际合作之路。
    今年的东华时尚周期间,学院首次邀请伦敦时装学院在东华的舞台上发布伦敦时装学院研究生设计作品,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在未来的日子里,学院也制定了下一步的计划,学院将在伦敦时装周期间,每年派1-2名东华教师赴伦敦观摩学习,同时也将在伦敦时装周期间进行两地的静动态展互动交流。在与意大利欧洲设计学院的合作方面,2004年1月东华大学在米兰与意大利欧洲设计学院签署了正式的合作协议。自签署协议以来,已有6位服装学院教师在欧洲设计学院深造,完成了研究生学历教育;20多人次教师赴意大利参观访问;同时还有四届数十位研究生在合作学历教育培养中顺利毕业,获得东华大学和欧洲设计学院的双硕士学位。此外,两校还进行了各种形式的合作交流,开拓了我校的发展空间,为教育改革和创新,培养国际化人才打下良好基础。自08年4月17日学院举行意中基金会主席意大利著名企业家Romiti先生东华大学顾问教授授予仪式之后,学院和意大利时尚界的国际合作交流将翻开崭新的历史性一页。
    今年的7月国际著名的“米兰时尚周”期间,学院将首次带着本土学生的作品赴意交流。此外,今年的6月15日,“经纬•东华杯”第六届多国院校学生服装设计大赛首次由中国东华大学与韩国建国大学共同承办,决赛地点设在韩国首尔。在前五届成功举办的基础上,今年不仅做到了“引进来”,更大胆“走出去”,为教育改革与创新、培养国际化人才奠定了良好基础。

四、校企合作,提高毕业生的市场化能力
    校企合作,也是学院多年来坚持的办学特色,学院现设计研究中心16个、校外教学实践基地11个。其中2007年学院与雅戈尔集团合作成立东华大学-雅戈尔男装研究中心,又与意大利玖姿集团合作建立校外教学实践基地。07年学院建立了“东华大学服装艺术设计学院国际视觉艺术研究中心”。为了将教学与实践更紧密地结合,学院还鼓励教师在完成教学工作的同时,或参与校企科研项目合作,或在服装企业兼职,或创立自己的服装品牌。这些都为广大师生营造了良好的科研氛围,不仅提高了学生课堂知识迁移的能力,也使我院教师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为课堂理论教学带来了详实的案例。教与学进入到了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使我院的本科生和艺术硕士毕业生具有较强的市场化能力。

结语
    当今的中国正日益走向国际舞台,中国高等教育的使命是如何为中国的国际化进程中培养急需的国际化人才。如何培养国际化的MFA创新人才是摆在我们艺术设计教育界面前的新问题。在教育界努力倡导教育创新的今天,我们更应该从国际化的视角来探索教育模式的创新。
    值此全国第三次艺术硕士(MFA)试点院校工作交流会在东华大学举办之际,期待与会领导、业内专家、教育者能借此平台分享各自的工作体会与经验,碰撞出更多的思想火花,为培养更多优秀艺术硕士毕业生而共同努力,为探索艺术硕士教育之路而不断前进。










撰写:服装学院  信息员:服装学院  编辑:宣传部

摄影:

视频:   摄影: 撰写:  信息员:系统管理员  编辑:

相关阅读

本月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