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中泰斗 民国母仪——记管理学院06党章学习小组宋庆龄故居参观活动

发布时间:2008-05-24发布部门:旭日工商管理学院

主题:   主讲人:   地点:   时间:   组织单位:   
    5月23日下午,管理学院经济06级党章学习小组一行14名成员参观了宋庆龄陵园。尽管下午的天气闷热但是同学们的热情却因为能够去探访这位伟大的女性而空前高涨。,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小组成员怀着敬仰的心走进了宋庆龄陵园,开始了为时两个小时的参观。

    由正门直走,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宋庆龄纪念碑。黑色花岗岩碑上有烫金的致宋庆龄同志的颂词——“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国际主义、共产主义的伟大战士”,这是邓小平同志对她耀眼精神的高度概括,也是她光辉一生的写照。碑身背面是3000多字碑文,它告诉我们,宋庆龄女士不仅仅是孙中山夫人,更是一位捍卫国魂的勇士。

    在重重松柏的掩映下,讲解员引我们走近了宋庆龄女士汉白玉雕塑。她身穿旗袍,优雅端坐,目光平和淡定地凝视远方。这是她访问锡兰——也是她最后一次外交访问时的装束。她为中华民族的复兴,付出得太多太多,我们惟有仰视以示景仰 。小组成员无声地凝望,无不惊叹她的优雅气质和投射出的个人魅力。

    拾阶而上,便是宋氏墓地。中间是她的双亲的墓,东侧较小的墓里放着宋庆龄女士的骨灰。而西侧同样大小的墓,根据宋庆龄女士生前嘱咐,安放着她的保姆——李燕娥女士。在纷乱的二十年代,能做出这样的决定,可见她对待人全然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这是怎样弥足珍贵的品格——一位有广泛影响力的领导人,一位平易近人的富家女子。

    结束了室外的参观,小组成员进入宋庆龄事迹陈列馆。讲解员陈老师,得知小组成员是东华大学在校学生,为了让大家更深入地了解宋庆龄,较平时更为详细地尽心为大家讲解她的生平,时不时加讲述一些惊心动魄的小故事,着实生动精彩。在讲解中,小组成员兴趣盎然,就宋氏家族在国民党中地位、宋庆龄在革命中不为人知的故事等积极提问,整个过程中氛围相当活跃,大家都收获颇丰。

    随着在陈列馆中的移步,小组成员以时间的顺序大致浏览了宋庆龄女士的一生,从一个风华正茂的青年到一位坚强伟大的长者。陈列共分九个部分。一、勤奋好学、立志报国;二、革命伴侣、风雨同舟;三、继承遗志、坚持革命;四、联合八方、抗日救亡;五、迎接解放、开国元勋;六、肩负重任、人民公仆;七、和平使者、广结友谊;八、关爱妇幼、缔造未来;九、生活情趣、丰富多彩。1893年出生在基督教徒的富足家庭,宋庆龄从小关心穷人,在外留学一直心系祖国,她文静内向、慎于思考、勤奋好学、立志报国。之后,和孙中山先生结合成为革命伴侣,他们一起推动实现了国共第一次合作。国内白色恐怖愈演愈烈的时候,她继承孙中山先生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遗志、坚持革命,反对右派集团。她团结八方,反帝国主义侵略,争取民主斗争的胜利,作为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的中坚力量营救爱国人士。在战争中,她推动国共第二次合作,靠一己之力,发动能发动的力量,为革命根据地运送医疗设备,建立医院。建国后,她坚定地和代表人民利益的中国共产党站在一起,被选举为国家副主席,为我党团结党内外人士、我国的外交做出了举足轻重的贡献。她多次为妇幼保健等祖国事业捐款募捐,加强国际和平。“To protect the children is to strive for peace .peace is an man’s main task ”,看着她娟秀的字迹,大家都心有感动,她在祖国和家人之间选择了祖国,并为之付出了全部。她在一生中两次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为国家大局考虑,没有成功,在病危临终时,她再次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1981年5月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宣布接收宋庆龄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16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授予宋庆龄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荣誉称号。

    看了这些介绍,小组成员感动之余,在陈列室中合影留念。

    走过中廊,抬头是宋庆龄女士百年诞辰时,江泽民同志的题字——“国之瑰宝”。我们仿佛看到了在坚苦卓绝的斗争中她的风姿以及那坚韧的目光。

    陈列室的最后一幅照片,介绍了宋庆龄女士经历了风雨沉浮的一生,她的目光由懵懂青涩变得坚定深邃,“女中泰斗,民国母仪”, 她当之无愧。

    在陈老师的指引下,我们来到鸽棚前,鸽子是宋庆龄女士生前喜欢的动物之一。飞翔的鸽子是和平的天使,她们安宁、沉静,一如宋庆龄温婉柔和的性格。

    在汉白玉相前的合影中,小组成员结束了这一深刻的洗礼之旅。每个人都在回忆着宋庆龄女士的大爱与坚韧,也都在思考,该做怎样的人,该怎样做一个中国人。

视频:   摄影: 撰写:  信息员:系统管理员  编辑:

相关阅读

本月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