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报]求职频遭“经验门” 高校不宜忽略职业教育

发布时间:2009-03-22发布部门:宣传部

主题:   主讲人:   地点:   时间:   组织单位:   
求职频遭“经验门” 高校不宜忽略职业教育(摘录)

    北京一家咨询公司招来一个统计学硕士,笔试成绩相当出色。但上了岗位才发现,这名硕士竟然连基本的数据分析软件都不会用。“原来硕士研究生空有满肚子的理论知识啊!”该公司人事总监赵小姐昨天向记者感叹道,“没办法,企业更愿意招聘有工作经验的成熟人才,而不是应届毕业生。”
    
    企业抱怨“大学生重知识轻技能,不能立刻派上用场”,高校坚持“大学不是职业培训所”。面对种种矛盾,专家提出企业必须告别“急功近利”,为大学生经验积累提供更多现实条件,而高校的教育思路也亟待转变。
    
毕业生求职频遭“经验门”
    
    “大型企业招聘文秘要求5年以上工作经验”,“工程类公司招聘电子工程师要求精通数字电路设计应用”……诸如此类的“经验要求”,出现在今年几乎每一场应届毕业生招聘会上。“经验”俨然已经成为应届生求职的拦路虎。
    
    “找工作好夸张啊,一个秘书岗位,居然要求读过MBA,还要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总裁秘书要10年以上。”上海交通大学传播系的何颖今年本科毕业,她坦言当初找文秘岗位也是看到今年就业形势不乐观,想找个安稳些的工作,哪知“退而求其次”的文秘岗位,竟然开出如此“高规格”的经验要求。
    
    据了解,在今年经济危机的情况下,不少大型企业都搁置了招聘计划,中小民营企业虽然有一些用工计划,不过公司规模有限,所以每招进一个新员工就希望马上进入“角色”,甚至可以“一个顶三个”来用,非常看重实战经验。
    
    对于求职道路上频频遭遇的“经验门”,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大四学生邬震宇道出了应届毕业生的苦衷,“虽然我的专业方向是零部件的设计与改进,可是对于某些企业要求‘成熟的产品设计开发经验’,我们一个本科毕业生是不可能达到的,要知道开发设计必须有5至8年才能算成熟。”
    
教学型高校应重视职业教育
    
    来自高校的老师们也认为企业要求学生拥有“经验”并不现实。东华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院长助理刘东胜认为,高校不是技校,培养的是学习能力,不会具体去教如何拧螺丝。“企业如果一味追求‘经验’,而不看重学生的潜质,最好今天招来明天就能用,太过急功近利恐怕只能招到按部就班的技工,无法吸纳具有开拓创新能力的人才。”
    
    “部分企业有急功近利的嫌疑,但是抛开这些因素,学生要变,高校也要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上海师范大学教授杨德广表示,追溯“经验门”的源头,高校首先要转变教育思路。“目前上海的高等教育已经进入普及阶段,但部分高校的思路还停留在‘精英教育’阶段,这导致的直接后果之一,就是学生空有书本知识,缺乏实践经验。”
    
    在杨教授看来,高校要有所分工,研究型大学,例如985高校中的数理化人才需要进行“精英教育”。而其他大部分教学型高校如果也一股脑儿搞“精英教育”,忽视“职业教育”职能,显然本末倒置。“其实职业教育应该在高校教育中占有重要位置,比如师范、医科、律师、会计,这些都是职业教育,对于这些专业就需要高校在大学期间安排学生去实习、实践。”

(来源:文汇报 2009-03-20 作者:唐闻佳;李雪林)  

 

视频:   摄影: 撰写:  信息员:系统管理员  编辑:

相关阅读

本月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