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2009上海高校老年大学艺术展演活动举行

发布时间:2009-11-10发布部门:宣传部

主题:   主讲人:   地点:   时间:   组织单位:   
    中国经济网上海11月9日讯(记者李治国)11月7日2009年上海高校老年教育工作会议暨上海高校老年大学艺术作品展览、艺术表演活动在东华大学举行。可以容纳千人的东华大学体育馆一楼摆放着精美的书画、手工艺等作品;二楼进行着精彩的歌舞、健身操、服装表演等展示,吸引着各个年龄层的观众纷至沓来。

    据上海老年教育协会高校专业委员会主任、上海老年大学东华分校校长朱天申介绍,目前,上海市共有300多万老人,已有的复旦、东华等九所高校老年大学分布在七个区,不仅面向本校退休教职工服务,而且面向社会办学,在为上海市老年教育作积极贡献。“10年前,高校老年大学初创时,2000年春季班只有108个班级、3445人次学员,到2009年春季已增加到397个班级、12115人次学员,规模增加了近4倍”,朱校长列举了一些数字,他更强调到,“依托学科优势,高校的老年大学建设了很多广受欢迎的特色精品课程,如东华大学的丝网花、时装表演;华师大的股市投资风险;复旦的合唱;上师大的旅游文化等等,2006年全市开展特色老龄课程评选,最后选出的十大特色课程中高校老年大学就占4门”。

    在被记者询问,高校办老年大学的意义和价值时,这位曾为东华大学副校长的朱校长深有感触地说到,“实际,现在高校退休教职工的比例越来越大,就东华大学而言,退休教职工人数如今已超过了在校教职工人数,而其中大部分退休教职工有着高级职称,有的还是本学科名师或带头人,他们长期从事教育工作,有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有良好的师德修养,有热情、也有能力为开展老年教育进行探索和服务。而且,我们的很多老职工如今也在家附近的社区学习,这是社会为我们老同志提供的便利,作为学校,为什么不能也为社会作一些力所能及的贡献呢?!”

    吴静芳,东华大学教授,曾任服装学院副院长。退休后,其就与老年教育结缘,将服饰品设计领域的研究成果应用于老年教育,开创、发展了“丝网花”这一新型手工艺。10年来,东华大学老年大学已开设了“丝网花艺术班”的初级班、提高班和师资班,编写了系列教材,“丝网花艺术”已随全国各地学员走出上海、走到全国、走向世界。“创造第一、艺术第一”,吴静芳率领团队所创作品《和谐共生相亲相爱》《中国元素》《超越》《升华》等多次获得各类大奖。“‘先做人,再做花’是我们老年大学丝网花师资班的教学追求”,该班除积极开展教学培训活动外,还多次组织丝网花义卖捐款活动,“我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在感受美、分享美的同时该也能创造美、传播美……”

    现场老年大学的学员们谈起自己的学习作品也是激情洋溢。据东华老年大学副校长张道生介绍,不少老人喜爱这样的学习氛围,“有的课程期期爆满,开班前很多人是凌晨3点钟左右就来校等候报名”“有的老人,一个人就上8门课,将老年大学当成了‘家’”“有的老人自动当‘留级生’,一门课程从初级上到高级,再回初级班,帮辅导其他同学”。多年从事老年大学管理工作的张校长已对老年教育充满热爱,“要建终身学习型的社会,让‘老有所为,老有所乐’,我们高校老年大学的教学和文化还是有些优势的,其课程开发和管理服务的空间实际还很大!” 

(来源:中国经济网 2009年11月09日 记者李治国 通讯员:邱登梅)    

视频:   摄影: 撰写:  信息员:系统管理员  编辑:

相关阅读

本月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