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华大学学生设计的T恤。费沪生/摄影
目前大多数国内时尚品牌的流行趋势研发薄弱,往往需要购买趋势手册、网站资讯,或寻求流行预测机构的帮助。
“2013上海国际服装文化节国际时尚论坛”昨日在东华大学开幕。会上对我国时尚设计产业的特点和现状进行了解读,并聚焦“时尚创意教育如何衔接时尚产业”等热点话题。
在“主论坛、特色论坛和平行论坛”的三大板块中,不少来自国内外专家学者和设计师都指出,作为时尚产业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目前我国时装行业的最大的特点为:高成本、高库存、高风险。其特殊性和问题在于,虽然我国服装产业链相对其他国家是较为完整的,但不如其他产业拥有完备的流程管理部门进行规范。加之服装产业本身比较粗放,设计师的设计比较随性,因此不宜被规范。
东华大学服装学院副院长刘晓刚认为,目前大多数国内时尚品牌的流行趋势研发薄弱,往往需要购买趋势手册、网站资讯,或寻求流行预测机构的帮助。但是,最具影响力的潮流信息大多来自欧美,难与中国市场“水土相融”,在本土新产品的开发中应用有限。同时,服装更迭周期的压缩、流行兴起的多样化和复杂性等因素都给服装企业制定产品研发计划增加了难度。
“针对我国时装行业特点和现状,加强时尚创意教育与产业本身的衔接就至关重要。”东华大学服装学院李峻副教授告诉商报记者,时尚创意教育是这一产业得以生存和延续的基础。为此,东华大学已与法国巴黎、美国纽约、英国伦敦、意大利米兰及日本东京等世界五大时尚之都著名服装院校在内的12个国家和地区的32所院校,开展包括本科学历教育、研究生学历教育、课程合作等多种形式合作。
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的“国际时尚论坛”期间,东华大学还与PTC(美国参数技术公司)联合创办了“东华—PTC国际时尚PLM(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研究中心”,力求让专业学生体验从概念设计到零售出货的产品开发管理过程。
“PLM系统能使服装设计师有效管理与其产品相关的所有信息,并在一个协作性平台中将涉及产品开发的所有领域加以集成,精确地管理业务流程,对概念设计、规划、产品设计、试生产、正式生产和质量保证等进行实时跟踪。”李峻告诉商报记者,PLM系统的实际效果在于,对国际客户的需求可作出快速反应,大约可以从1个月缩短到1周。并且,提高设计准备效率,减少因为设计反复修改,而给整个工序所造成的影响。
李峻表示,将这样的PLM系统运用到教学体验中,正是致力于把科研教学与企业实践融于一体,培养学生成为服装行业的领军人才,不仅具备设计师的基础技能,更需在管理高度对服装企业的运营和管理有一定了解,指引服装行业健康发展。
(来源:上海商报 2013年4月 19日 见习记者:胡毅、季张颖 记者:王雅君 通讯员:邱登梅、段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