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本届论坛包括“主论坛、特色论坛与平行论坛”三大版块:来自英国爱丁堡大学、伦敦时装学院、中央圣马丁艺术与设计学院、纽约州立大学时装技术学院等国内外知名时尚院校、机构和企业的专家齐聚东华大学,在主论坛上围绕“时尚?创意、教育?产业、本土?国际”的主题深入研讨。特色论坛重点推出了“海派时尚2014-2015秋冬海派流行趋势”发布专场,探讨海派时尚走向国际之路。平行论坛则涵盖纺织品艺术设计教育、服装设计教育与服装产业、时尚品牌传播、时尚创意产业集群与创意发展等七大主题内容。
厉无畏表示,如果用“海派”来归纳源自于上海的文化特征,那么上海的时尚就是“海派时尚”。海派,是一种文化、一种精神、一种气度。海派时尚的形成既要吸收和融合国际时尚文化,又要传承和发展海派本土文化特色。海派时尚秉承了一贯的上海作风,追求卓越而不张扬,追求品质而不奢华,追求创新而非奇异,追求格调而非做作,追求幽默而非俗套。当今的“海派时尚”理论学派正在我国时尚设计灭小——东华大学逐步形成。这样一种海派本土时尚特色的打造,就是我们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具体体现。上海的“新天地”既传承了上海石库门的积淀又吸收了时代新的东西。“设计之都”建设要与提升上海传统产业的附加值紧密结合,以海派时尚为特色带动一批制造业企业向设计企业的转型,实现上海从加工制造基地向创意设计基地的升级转型。通过创意设计和应用技术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可以把传统产品变成时尚产品,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型。我们要走向“中国创造”没有好的设计就不行,所以必须要发展创意设计。他说,市场创新是科技与文化实现深度融合的内在驱动力,没有消费需求,也就没有商业盈利,融合就失去了根基。科技与文化融合要形成可持续的商业模式,必须落实到创新、创业、创意、创造,引领全新的消费方式和生活方式。第一,从提高区域整体社会经济效益的角度来看要形成完善的价值实现系统,即核心产业、支持产业、配套产业和衍生产业四大产业群。第二,就具体产业而言则要打造完善的产业链。比如:小说“哈利波特”拍电影、做动漫游戏,生产各种衍生品,甚至可建主题公园。第三,要树立一项创意多重使用的理念,实现创意价值最大化,还要把握文化创意产业具有“边际成本递减,边际效益递增”的特点。他认为,“环东华时尚创意中心”的发展目标正是打造这样的平台,能够使得我们的创意多重使用。他说,展望未来,希望以2013年环东华时尚周为契机,从这里逐步走出国际一流的海派设计大师,世界瞩目的海派时尚名牌,形成具有海派特色的时尚产业链。让全世界认识海派时尚,能够追随我们的海派时尚,也让我们的品牌能够为世界消费者所接受。
特色论坛上首发的“海派时尚”流行趋势引人关注。徐明稚表示,作为国内首批创立时尚设计类学科的“211”高校之一,东华大学纺织与服装学科排名始终保持国内第一,“设计学”在全国高校一级学科评估中并列沪上第一、全国第六。依托学科优势,植根上海的东华大学有条件形成和完善“海派时尚”理论学派,塑造成上海时尚的头脑和时尚产业的策源地。
(来源:中国经济网 2013年04月19日 记者:李治国 通讯员:邱登梅、段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