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教育]以鲜明特色助推上海创意产业发展——专访东华大学副校长刘春红

发布时间:2013-05-02发布部门:宣传部

主题:   主讲人:   地点:   时间:   组织单位:   
    《上海教育》:上海明确将包含时尚设计在内的文化创意产业作为“十二五”期间重点支柱产业,东华大学在纺织、服装设计、材料等领域有着鲜明的办学特色,势必在推进我国和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承担重要角色,东华大学又是如何发挥高校文化传承创新职能,助力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
    刘春红:“东华之于时尚,时尚之于长宁,长宁之于上海,上海之于世界”,东华大学目标即成为上海建设国际时尚之都、联合国创意城市网络“设计之都”的主要推动者之一。 
    在上海市、长宁区政府的支持下,东华大学和上海世界贸易商城有限公司、上海服装(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启动“环东华时尚创意产业服务平台”项目,并成立了海派时尚流行趋势研究中心,《流行上海》就是 “政、产、学、研、用”多方协同创新的成果。东华大学将致力于形成和发展“海派时尚”理论学派,以国际一流的时尚人才和时尚资源带动上海时尚创意产业的发展,成为塑造上海时尚的头脑和时尚产业的策源地,促进上海引领中国乃至世界的时尚潮流。 
    同时,近年来,东华大学积极对接国家战略和城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坚持立足服装设计、纺织等优势特色学科,通过开展时尚创意系列文化活动,建设富有时尚创意特色的校园文化。
    学校开展的“环东华时尚周”就是进行特色校园文化创新的重要举措,其外在表现是学术论坛、时尚庆典、创意大赛、文化展演、成果展览、志愿服务等,内在目标是深化以服装设计时尚创意为特色的校园文化内涵、传播中国优秀服饰文化、构建时尚创意产业和文化建设新高地。活动取得了积极成效:一是激发了学生时尚创意积极性。“环东华时尚周”开展以来,举办了若干以大学生为主体的时尚创意设计活动,这些活动成为大学生交流思想、分享创意、展示自我的不可或缺的平台,极大地激发了他们创意、创新、创造的积极性;二是发挥了先进校园文化引领作用。“环东华时尚周”带来的校园与社会、传统与时尚、国内与国际的文化效应,满足了社会大众对服饰文化和大学文化的认知与审美追求,发挥了大学先进文化对社会的引领和辐射作用,成为传播东华大学特色文化、服务国家和城市创意文化发展需求的有效载体;三是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活动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刻精神内涵,通过融入“时尚创意”元素,以服装艺术这一大学生和民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和符号加以表达,受众不仅在活动中鉴赏了服饰艺术创意创新之美,还在服饰文化礼仪的展示过程中,对服装背后的文化内涵和时代风貌增进了理解,有利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大众中的传播与深化。
    《上海教育》:人才是推动时尚创意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学校在培养时尚创意人才方面有哪些具体措施?如何积极培育世界眼光和本土意识兼具的时尚创意人才?
    刘春红:为适应上海建设国际时尚之都的需要,东华大学确立了以国际化发展作为时尚创意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学校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学习和引进国际时尚创意人才培养的先进理念与方法,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先后与日本文化学园、意大利欧洲设计学院、美国纽约时装学院、英国伦敦时装学院、法国高级时装学院等12个国家和地区的32所著名院校建立了密切的国际合作关系。学校作为中国大陆唯一的服装院校代表,参加国际服装技术学院基金会,并担任常务理事单位。在这个国际教育的大平台中,学校充分利用国际教育资源,开展中外课程合作。近年来,学校不仅邀请了维维安•韦斯特伍德等众多国际顶尖服装设计大师和设计界权威人士担任顾问教授,还邀请了85位国外优秀教师在学校开出了82门国际合作课程。学校还注重和国外知名企业合作搭建协同创新研究平台,在促进双方科研人员合作研究的基础上加强本科生和研究生的联合培养。目前,一批国际化的协同创新研究平台已在校建立,如施华洛世奇创意设计中心、东华-德库宁国际设计中心、东华-祥明国际文化创意中心等。
    2012年,学校中外合作举办的“艺术设计专业”本科教育项目入选上海市首批“示范性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近期,东华大学又与美国北卡州立大学、纽约时装学院合作开办了中美三校服装课程国际班,在以往服装本科教育“走出去”的基础上,开创了组织国外知名服装院校本科生“走进来”学习的教育新模式。

(来源:上海教育  2013年5月1日  记者:计琳、徐倩  通讯员:邱登梅、段然)

视频:   摄影: 撰写:  信息员:系统管理员  编辑:

相关阅读

本月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