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伊始,刘国华教授引用电视剧《士兵突击》的片段,引起大家的思考。为什么身经百战的战士换了训练环境,打靶表现严重失常呢?带着这个问题,刘教授引出了本次报告主题:我们离计算机有多远。什么是计算机,计算机能做什么,计算机不能做什么,作为计算机专业的我们都了解吗?
刘教授说,科学研究起源于问题,其基本任务就是探索未知,认识未知。对于计算机是什么,刘教授将其看作一个函数,并将其上升至三类问题,分别是:判定现实世界所遇到的问题是否能用计算机解决、如何找到高效的解决方法、如何编写出正确的程序。对于“正确”两字,刘教授着重作了解释。本科生之所以很难编出“高级”的程序,是因为在编程过程中很难从数据本身入手,并同时考虑引用数据结构的思想,甚至是研究生、博士生都鲜有考虑数据的问题,因此刘教授呼吁我们能将数据结构的思想引入到程序的构思中,这样会使你得到更多的思考和对于程序本身的理解。
谈及如何写好学术论文时,刘教授引用诗人陆游的诗句“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来阐释他的理解。刘教授告诫师生们,应该注意以下三点:写论文首先要将问题分类,从而发现问题的方法;写论文的过程是一个反复推敲的过程,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不能急躁;研究生要自己善于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而不是等待导师分配任务。刘教授还结合自己在求学和工作中发表论文的经历与师生分享了经验。
讲座尾声,刘教授谈到写论文、改论文,是一个漫长和枯燥的过程,同学们要耐得住寂寞。一旦融入进去,就会收到更大的乐趣和更多的成长。
青年教师代表王高丽说在听过报告后感触很多,她结合自己读大学时的经历,分享了发表论文的心得。对于写论文,要通过广泛的阅读文献来找到突破口;择其擅长所写,并先从导师的研究领域出发进行探索与实践;要在实践中锻炼写作能力。学生代表,曾在计算机软件学报上发表过高质量论文的1101硕周娇玲同学就自己发表论文的经历和大家分享了感悟。
报告结束后,同学们纷纷表示收获很大。从原先对于写论文的迷茫到今天拨开问题的迷雾,刘国华教授将同学们领进了学术论文的大门。有的同学说,院长刘国华教授以一种非常平实易懂的方式,给我们讲解了如何写好学术论文,很有收获。还有的同学说,从刘国华教授的个人经历看,每一次的成功背后都是孜孜不倦的付出,刘教授对于任何一篇论文,都以完美的要求做到最好,这种追求卓越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个同学学习。
在全场师生的掌声中,本次讲座落下帷幕。刘国华教授为学院师生在学术论文上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期待同学们在学术科研道路上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