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下午,由美国北卡州立大学、美国纽约时装技术学院和我校学生组成的三校跨国团队,在国际教育中心大楼3楼作我校第一期服装课程国际班结课汇报。此次国际班的开办,在以往服装本科教育“走出去”的基础上,首次组织国外知名服装院校本科生“走进来”学习,在本科生服装教育领域具有开创意义。国内著名女装品牌Lily设计总监李伦女士及相关公司主管聆听演讲并点评。
本次汇报主题是针对Lily2013秋冬季新款发布自己的设计方案,这是萨宾•伊基卡瓦教授(Sabine ICHIKAWA)为国际班开设的“国际服装产品开发”课程的期末考评,也是该期国际班的最后一课。为了这次汇报,五组中美学生组成的跨国团队历时近3个月,对Lily进行品牌分析、流行趋势分析、目标消费群分析、竞争对手分析及价格定位,最终为Lily品牌提供包括款式、廓型、颜色、面料在内的新品设计,并推荐合理的女装形象代言人。
李伦女士对同学们的辛勤努力、大胆构思和创意灵感表示充分肯定,同时站在品牌设计师与企业的角度给出了合理建议。她认为,这堂课充分体现了中美三校服装课程国际合作班的教学目的,让同学在实践中巩固知识,学以致用,并进一步强化了团队合作意识。
据悉,该服装课程国际班由服装学院、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教务处、国际合作处等学院和部门共同管理运作,服装学院院长刘春红、党总支书记袁孟红等指导实施。服装学院副院长李俊和顾彤宇、宗敏颖等组成的课程管理小组,负责具体管理工作。第一期服装课程国际班从3月4日开始,到6月21日结束,由10名我校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本科生,17名美国北卡州立大学和美国纽约时装技术学院学生组成。开设课程包括,讲师凡格•库组措格鲁(Fergül Kuzucuoglu)开设的“国际服装采购”、萨宾•伊基卡瓦(Sabine ICHIKAWA)的“国际服装产品开发”、万思•马克斯•塔克奈里(Wance Marcus Tacconelli)的“全球服装营销”、艾伦•瑞恩•加西(Alan Ryan Garcia)的“跨文化研究”等4门专业课程与1门汉语课程,均是全英文授课。讲师们通过采用课堂自由发言、编组讨论、跨国团队合作,以及课外参观企业、工厂、博览会的产业考察等多样化学习方式,让中美学生在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中互动交流学习。中美学生在融洽的沟通氛围中不仅学习到了全面专业的服装、营销和中国文化知识,还直接体验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国际合作经验。
本次汇报主题是针对Lily2013秋冬季新款发布自己的设计方案,这是萨宾•伊基卡瓦教授(Sabine ICHIKAWA)为国际班开设的“国际服装产品开发”课程的期末考评,也是该期国际班的最后一课。为了这次汇报,五组中美学生组成的跨国团队历时近3个月,对Lily进行品牌分析、流行趋势分析、目标消费群分析、竞争对手分析及价格定位,最终为Lily品牌提供包括款式、廓型、颜色、面料在内的新品设计,并推荐合理的女装形象代言人。
李伦女士对同学们的辛勤努力、大胆构思和创意灵感表示充分肯定,同时站在品牌设计师与企业的角度给出了合理建议。她认为,这堂课充分体现了中美三校服装课程国际合作班的教学目的,让同学在实践中巩固知识,学以致用,并进一步强化了团队合作意识。
据悉,该服装课程国际班由服装学院、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教务处、国际合作处等学院和部门共同管理运作,服装学院院长刘春红、党总支书记袁孟红等指导实施。服装学院副院长李俊和顾彤宇、宗敏颖等组成的课程管理小组,负责具体管理工作。第一期服装课程国际班从3月4日开始,到6月21日结束,由10名我校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本科生,17名美国北卡州立大学和美国纽约时装技术学院学生组成。开设课程包括,讲师凡格•库组措格鲁(Fergül Kuzucuoglu)开设的“国际服装采购”、萨宾•伊基卡瓦(Sabine ICHIKAWA)的“国际服装产品开发”、万思•马克斯•塔克奈里(Wance Marcus Tacconelli)的“全球服装营销”、艾伦•瑞恩•加西(Alan Ryan Garcia)的“跨文化研究”等4门专业课程与1门汉语课程,均是全英文授课。讲师们通过采用课堂自由发言、编组讨论、跨国团队合作,以及课外参观企业、工厂、博览会的产业考察等多样化学习方式,让中美学生在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中互动交流学习。中美学生在融洽的沟通氛围中不仅学习到了全面专业的服装、营销和中国文化知识,还直接体验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国际合作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