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社会科学师生学习交流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图)

发布时间:2013-11-27发布部门:宣传部

主题:   主讲人:   地点:   时间:   组织单位:   

    11月19日下午,人文学院、思想政治理论部以“聚焦十八届三中全会,把握全面改革目标”为主题,组织全体教师和部分学生代表学习交流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交流会由人文学院党总支书记沙国华主持。宣传部负责同志也一同参加活动。


    当天与会教师中既有中共党员,也有民主党派,还有在人文社科研究方面造诣较深的退休教师,大家结合自身专业领域展开交流,畅谈改革美好愿景,现场气氛热烈。副院长廖大伟教授表示,会议绘就的改革蓝图“让人鼓舞”。他围绕《决定》涉及的六大改革内容解读了会议精神,并以一名历史学者的眼光审视国家建设发展历程,表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充满信心。副院长王平教授结合研究领域及工作生活实际,对会议提出的“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进行了解读。他说,三中全会针对由文明模式西方化、生活方式消费化、经济发展模式资本化而产生的生态危机,提出用制度保障生态文明建设,以限制不尊重自然的环境污染、资源浪费,具有重要的意义。思想政治理论部副主任钱文华全面梳理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他表示,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既有创新的观点,又有创新的举措,必将为中国社会现代化带来光明的前景。贺善侃教授谈到,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社会改革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的大变革,改革从市场经济发展暴露出的问题出发,彰显着辩证法、“顶层设计与基层创新相结合”等特点。杨小明教授结合自身成长经历,将此次会议与十一届三中全会进行对比,表达了对全面深化改革和国家发展的信心。秦德君教授介绍了在“顶层设计的社会运用”课堂上与学生分享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情况。民主党派成员徐泽林教授、褚云茂副教授在发言中充分肯定了中国共产党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心和信心,希望进一步推进法制中国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章礼强教授、黄军甫副教授等也分别在交流会上发言。


    沙国华在会上表示,人文学院承担着学校文科人才培养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不久,即组织师生从自身专业出发开展学习交流,将促进广大教师更好地领会会议精神,聚焦改革热点,深入地思考有关改革的具体问题。沙国华同时表示,学院已有教师及时将三中全会精神纳入课堂教学内容中,希望更多教师能够主动将学习体会融入到今后的教学科研工作中,推动学院教学工作和人文学科发展。宣传部部长耿绍宁在交流时说,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勾画出中国未来5-10年甚至更长一个阶段的改革蓝图,将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战略目标实现发挥重要作用。会议回应了社会关切的民生期盼,涉及教育、食品安全、医疗等多个领域,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是对全面深化改革进行总体部署的纲领性文件。耿绍宁还重点介绍了学校学习三中全会精神的总体部署和安排,希望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教师能够进一步发挥专业优势,自觉抵制西方自由主义等错误思潮,在社会意识形态建设中传递“正能量”,发挥积极作用。

(摄影:吴彦)


视频:   摄影: 撰写:  信息员:系统管理员  编辑:

相关阅读

本月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