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纺织玩“变脸” 世界“朋友圈”大会正当时

2018世界纺织服装教育大会在校举行侧记

发布时间:2018-12-09发布部门:宣传部

主题:   主讲人:   地点:   时间:   组织单位:   

12月8日,2018世界纺织服装教育大会在校开幕,来自全球26个国家127所高校和行业协会的385位纺织服装教育领域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围绕纺织服装的人才培养、教学改革、教育国际化等问题开展研讨。这也是继第83届世界纺织大会之后,在我校举办的又一世界级纺织学术盛会。会上,“一带一路”世界纺织大学联盟(以下简称为“联盟”)正式成立,该联盟系当前参与高校最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覆盖率最高的世界纺织类高校联合组织。

 这个世界“朋友圈”开得恰逢其时

栾家妍是纺织学院2015级的本科生,刚上大学的她怎么也没想到,四年后的自己竟会被保送去读临床医学的研究生,而这一切要归结于她所学的医用纺织品专业。人造血管、防雾霾口罩、大飞机内饰、防弹衣、航天器电池基板、货运飞船天线……随着科技日新月异,曾是“传统”代名词的纺织业也玩起了“变脸”,在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已成“革命性”的研究领域,与工业4.0进程紧密结合。面对老纺织玩“变脸”,纺织服装教育该何去何从?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纺织品生产国、消费国、出口国,如何培养适应新时代变化的纺织人才?中国向世界发出邀请,2018世界纺织服装教育大会应运而生。

 (大会现场)

本次大会是首届世界纺织服装教育大会,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指导,中国纺织服装教育学会主办,由我校承办。会议以主题报告及分论坛的形式,聚焦纺织教育现状及发展趋势、纺织教育国际化、纺织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与纺织教育教学改革四项议题,覆盖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职业教育以及继续教育四种类型。参加研讨的学者专家来自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英国爱丁堡大学、法国巴黎时装学院、美国纽约时装学院、捷克利贝雷茨工程技术大学等27所世界顶尖纺织服装院校及国内100所高校及相关行业协会,可以说是世界纺织服装教育“朋友圈”的一次高端对话与交流。

“纺织+”人才成世界纺织服装教育主流

围绕“新时代纺织类专业人才培养的探索与思考”,教育部高等学校纺织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我校纺织学院教授郁崇文在本次大会上作了交流发言。在他和很多业内人士看来,“纺织+”人才已然成为世界纺织服装教育的主流,“纺织+材料、纺织+贸易、纺织+机械……与其他知识的多模块结合,将赋予纺织服装教育更多功能,激发更大的发展潜力”。中国纺织服装教育学会会长倪阳生在大会主题报告中也谈到,在当前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背景下,纺织服装行业转型升级进入关键阶段,对各类人才需求巨大,人才成为纺织服装行业企业突破发展的重点。学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要紧紧抓住行业发展动向,以学生为中心,不断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充实教育内容,培养适合行业发展需要的各种人才。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威尔逊纺织学院院长大卫·亨克斯(David Hinks)教授说,美国的纺织产业正在复苏。全球纺织产业日新月异,变化不断,这也强调了我们需要行业精英、学者和政府在一起探讨怎样建立共赢的合作关系,从地域乃至全世界更好地迎合纺织产业的发展需求。

 (专家在大会上作报告)

当新一轮纺织“革命”方兴之时,我校就嗅到了这场“革命”可能给传统纺织服装人才培养带来的冲击,开始在教育教学改革方面寻求“纺织+”的探索与尝试。在教务部门和相关学院的共同努力下,学校早早就开设了纺织机电一体化、生物医用纺织品、产业用纺织品等当时看来十分“时髦”的课程和专业方向,通过学科“嫁接”对纺织类专业人才实施分流培养,同时面向国家战略需求进行交叉复合型人才培养。对此,纺织学院院长顾伯洪教授表示,纺织教育要在继承中实现创新发展就必须走“交叉”路线,“这既是行业的需求,更是教育自身的需求”。

 时至今日,伴着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这些“有意为之”也逐渐让学校尝到了学科交叉、跨界合作带来的发展甜头。“天宫”飞天、“神舟”航天员服装研发设计、高性能碳纤维打破世界封锁填补中国空白……在航空航天、特种防护、军工生产、建筑、环保、智能可穿戴等领域,东华总能打破大家对昔日老纺大的偏见和误解,不断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2017年入选“双一流”建设高校后,学校围绕建设“现代纺织科学与工程”世界一流学科,确定了以纺织科学与工程学科为主体,纺织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设计学等三个优势特色学科为对应学科,同时辐射带动控制、机械、环境、化学、管理等相关学科,立足中国特色,瞄准世界一流,着力发展“新型纤维材料”“先进纺织智能制造技术”“生态纺织染整技术”“服装科技与时尚设计”“纺织新材料”“纺织软物质科学与技术”等跨学科、综合性、涵盖纺织全产业链的六大学科领域。这六大领域无一不与跨学科交叉相关联。

19国33所高校成立“一带一路”世界纺织大学联盟

助力国际合作与交流

今年是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五周年。五年来,“一带一路”从理念转化为行动,连点成线到面,千年丝路再次焕发出蓬勃生机 。本次大会上,我校联合其他18个国家共33所具有纺织特色的大学,正式成立“一带一路”世界纺织大学联盟,为助力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作出了又一次新的尝试。

(联盟成立现场)

据悉,此次参与联盟院校所属的国别地域中,既有陆上丝绸之路的蒙古国、中亚多国、中东欧国家,也有海上丝绸之路的东南亚、南太平洋、非洲东北部。无论是“一带一路”沿线参与的国家还是高校,其规模都是世界同类教育组织中目前最大的。联盟成立后,首批33所联盟成员高校将积极对接“一带一路”倡议和“一带一路”教育合作2030,本着共建、共商、共享原则,携手推进人才培养、合作开展科技创新、加强时尚人文交流以及共建丝路国际智库四方面工作。联盟的特色在于,秉持开放合作、互利共赢理念,共同构建多元化教育合作机制,以推进纺织行业的教育交流合作为己任,通过全方位、多层次的学生培养来促进民心相通。同时,联盟高校将共同为服务纺织产业的产能国际合作,提供人才、科技、艺术、贸易等支撑。

联盟的建立与我校培养外国留学生的悠久历史及学校与“一带一路”纺织特色大学的长期合作密不可分。东华大学于1954年开始招收留学生,是中国最早招收留学生的院校之一,也是中国首批通过来华留学质量认证的高校。目前全校4700多名留学生中,平均每三个人就有一个来自“一带一路”沿线。近年来,学校服务“一带一路”举措不断——入选教育部“中非高校20+20合作计划”、在肯尼亚开办全球首所纺织服装特色孔子学院、举办首届纺织服装产业“一带一路”产能国际合作高级研修班、联合东方国际集团在埃塞俄比亚建立纺织“一带一路”教育培训基地(非洲)。未来,以“一带一路”世界纺织大学联盟为载体,学校在服务“一带一路”发展中将力求更大作为。



视频:   摄影: 涂莹莹 黄飞鸿 周游 尹岚清 潘晨曦 雷朝辉撰写:向娟  信息员:向娟  编辑:向娟

相关阅读

本月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