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城市公园 打开生活新空间 上海推出“公园+科普”系列活动 在公园绿地 游知识“绿洲”

发布时间:2023-10-20发布部门:宣传部

主题:   主讲人:   地点:   时间:   组织单位:   

公园与专业团体携手后,可以让公园科普手段更丰富、内容更专业、受众更广泛。

“为什么大部分树叶是绿的?”“为什么有些树的树叶到了秋天会落,春天再生长?”孩子们的发问声此起彼伏,这不是学校课堂,而是一场上海长宁区中山公园举办的“寻找树叶精灵”科普活动。

这一边,公园养护团队送来一堆形状各异的树叶,让孩子们摸一摸、看一看、画一画,认识不同的叶形,并独立完成植物探究手册;另一边,孩子们和爸爸妈妈一起在进行植物拓染,用小锤子将植物的天然颜色砸上了帆布袋,感受传统草木染工艺的奇妙。上海长宁公园绿化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晶介绍,这是上海“公园+科普”系列活动之一,让孩子们在大自然中接受生态教育。

今年5月,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联合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共同推出“公园+科普——来吧!葩科!”公民科学素质提升系列活动品牌。上海市科普基金会秘书长任奔介绍,上海共有近200家市重点实验室和国家重点实验室,都承担科普的责任,“过去,实验室一般在开放日请公众参观。而公园提供了一个更开放的科普载体,让市民在体验中感受科学魅力。”

“原有的公园其实也承担着一些科普功能,但主要限于生物多样性等内容。公园和科协携手后,可以让公园科普手段更丰富、内容更专业、受众更广泛。”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科技信息处处长杨文悦说,“我们希望通过丰富、有趣和专业的科普活动,把周围午休的白领等全年龄段人群吸引过来。”

在“公园+科普”首场活动复兴公园科普市集上,来自东华大学和上海材料研究所的专家们介绍了国产大飞机C919使用的石墨烯等新材料,而这个科普主题的确定来源于公园里游客的一段对话:为什么你的羽毛球拍比我的轻?为了让市民直观地感受新材料之轻,专家带来一辆特制的自行车,让现场一个两岁的孩子单手举了起来。

“‘公园+科普’不是简单地将科普讲座搬到公园里。”杨文悦介绍,“公园+科普”突出科学性、趣味性、大众性和参与性,从市民生活入手寻找科普主题。

生活化的主题,也需要专业化的讲解。今年,上海计划推出200多场科普活动,涵盖信息技术、双碳、健康等领域。为此上海成立了专家指导委员会,首批成员包括两院院士、作家、科普达人等。(来源:人民日报 时间:2023年10月20日 作者:记者 田泓)

视频:   摄影: 撰写:  信息员:王宇  编辑:王宇

相关阅读

本月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