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生命教育贯通社会实践全过程 我校首次开设生命教育实践课堂

发布时间:2024-07-27 | 发布部门:学生处 团委

主题:   主讲人:   地点:   时间:   组织单位:   

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发展成熟的关键时期,为探索、发掘高校生命教育实践活动的新途径,今年学生处、校团委协同各学院首次在师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设立“点滴行动·润泽生命”专项社会实践活动,得到师生广泛参与,共计立项10支团队,100余名师生参与其中。选题内容聚焦于生命主题的社会志愿服务、社会调研与人物访谈、基于社会资源探查的自助信息编写等三大方向,实践对象涵盖老年人、医疗机构人员、自闭症家庭、大学生等各类社会群体。

代际恳谈,青老共绘生命华章

“寻觅生命的绽放过程”实践团由物理学院和数学与统计学院的12名师生组成,前往松江区洞泾镇社区学校开展生命访谈。实践团邀请10位长者以丰富的人生经历启发年轻一代,不同代际间的思想碰撞和情感共鸣,实现了心与心的沟通。在访谈基础上,实践团成员借助电影与绘本书籍与长辈们就遗忘、家庭、梦想、生命的循环和生命力、生活态度等多个话题展开讨论。长辈们的人生智慧及经验、实践团成员青春活力与人生憧憬共同编织了一场思想盛宴。

(“寻觅生命的绽放过程”实践团在洞泾镇社区学校开展调研与访谈活动)

洞泾镇社区学校校长沈强妹评价说,“这次活动不仅仅是一场普通的交流会,而是一次跨越时空的思想碰撞和心灵洗礼。参与者们在代际交流的温暖氛围中彼此启发,通过深入的思考和探索共同感悟生命的宝贵与存在的深刻意义,不仅为社区文化注入了智慧和灵感,也为每一个参与者的个体成长和社会的和谐发展贡献了积极力量!”

遗体捐赠,读懂生命的博爱与延续

“鲸落万物生——从遗体捐赠看生命的博爱与延续”实践团由数学与统计学院10位师生组成。首站前往福寿园参观研学,遗体捐赠纪念碑上一个个名字熠熠生辉,映射出遗体捐赠者们的不朽爱心,让实践团成员内心升起由衷的敬意。

(“鲸落万物生——从遗体捐赠看生命的博爱与延续”实践团普及遗体捐献知识)

为调研社会大众对于遗体捐献的认识及态度,实践团成员分别对已签订遗体捐赠协议的志愿者、医学生以及社区群众进行访谈。通过调研,实践团成员获得了感性认识,同时也发现普通民众对于遗体捐赠认知程度有待提高。为更好做好宣传,实践团开展主题宣传活动,通过耐心仔细地解释,推广普及遗体捐赠知识。

以理以感舒缓焦虑,用心用情研发产品

今年,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聚焦“情绪管理”也组织了专题团队。“让焦虑安全着陆,助生命安心启航——大学生即时情绪稳定自助工具包研发”实践团重点面向上海高校开展调研。在此基础上,设计开发一款“大学生焦虑急救包”产品,帮助同学们有效缓解焦虑,达到平稳心理状态的效果。

(“大学生焦虑急救包”产品说明书)

(“让焦虑安全着陆,助生命安心启航——大学生即时情绪稳定自助工具包研发”实践团)

经过竞品分析、专家访谈、用户调研、产品设计制作等环节,最终形成产品分发给大学生群体,并收集真实的用户反馈结果。产品收到了体验用户的广泛好评。同学们说,“利用自身专业技能,为缓解大学生焦虑情绪产品的发展贡献力量、注入新活力,是一件很骄傲的事。”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近年来,学校着力推进生命教育融入学校育人理念和培养体系的整体设计,引导学生热爱生命,提高生命质量。实践证明,通过社会实践促进教育主体的生命认知是生命教育的有效方式。生命教育与师生暑期社会实践有机结合,为生命教育实践活动开辟新通道、拓展新形式。通过开放、尊重、互动的“体验式”生命教育形式,学生在亲身体验中真切地领悟生命的可贵以及生命价值所在。未来,学生处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校团委将继续依托上海高校示范中心项目协同校院实践育人资源,深化探索生命教育实践活动的内容与形式,丰富“生命教育”实践课堂,推动建设全员协同、全过程覆盖、全方位生态的生命教育实践育人机制。

视频:   编辑:吴娅琳   信息员:董晓光   撰写:曾艺欣、董晓光、曹宁宁   摄影: 实践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