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接力,这五年!

发布时间:2025-04-13发布部门:团委

主题:   主讲人:   地点:   时间:   组织单位:   

今年是遵义会议召开90周年,也是我校研究生支教团在黔服务5周年。为深入总结过去5年学校研究生支教团建设经验,进一步加强校地合作并探索实践育人共同体的建设路径,4月9日-11日,党委副书记李成龙一行赴贵州省遵义市汇川区看望慰问正在开展支教服务的第五届研支团成员,并与共青团遵义市委员会、中共遵义市汇川区委、遵义市第三十五中学等单位负责同志进行了座谈交流,东华附校、发展联络处、校团委负责人参与调研交流。

两地三校共话育人新篇

10日上午,研究生支教团五周年慰问座谈会在遵义市第三十五中学举行。李成龙代表学校对遵义市、汇川区以及遵义市第三十五中学表达诚挚感谢。他寄语研支团志愿者们,要在中国青年志愿者研究生支教团这个“大学校”“大课堂”里扎根祖国需要成长成才,在红色之城传承弘扬红色基因传递教育薪火,服务好县域教育综合改革,以实际行动回答“教育强国,青年何为”的时代之问。

(研究生支教团五周年慰问座谈会)

在座谈会上,第五届研支团队长李洪达汇报研支团志愿服务情况,研支团成员刘家诚、秦睿遥、孙佳文、王一琳等分享志愿服务体会。研支团服务地项目办主管部门共青团汇川区委员会、派驻服务学校遵义市第三十五中学负责人高度评价了研究生支教团工作,一致认为历届研支团服务乡村教育发展、助力县域教育综合改革成效显著。

站在五周年新起点上,我校、东华附校及遵义市第三十五中学两地三校进一步深化合作,架起沪遵联动“立交桥”:经由研支团连接,东华附校与遵义市第三十五中学缔结友好学校关系,附校还捐赠了一批体育教学物资;遵义市汇川区教体局向研究生支教团授旗启动县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将通过PBL项目化学习、同课异构、师资培训等形式提升服务乡村教育实效;校团委与遵义团市委揭牌设立大中小思政一体化红色基因实践育人共同体,盘活红色文化资源拓展大学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路径。会上,发展联络处处长沈洁代表学校及校友企业捐赠了东华大学研究生支教团信息化平台,为远程支教、师资培训以及上海教育资源共享提供平台支撑。

(东华大学研究生支教团信息化平台捐赠仪式)

(大中小思政一体化红色基因实践育人共同体揭牌仪式)

(研学团与遵义三十五中领导、第五届研究生支教团集体合影)

青春接力志愿服务薪火相传

自2019年加入中国青年志愿者研究生支教团项目以来,学校先后累计招募、选派17名优秀本科毕业生赴遵义市第三十五中学开展支教志愿服务。我校研支团扎根基层教学一线,累计授课近8000学时,覆盖学生4000余人,开发“红苗计划”“非遗研学”等特色课程28门。成员们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也积极投身志愿服务“社会大课堂”,在理论宣讲、社区青春行动、直播助农等项目中用行动诠释青年担当。

作为首届支教团队长、现任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专职辅导员陈佳军说:“再次回到三十五中,我实现了从支教老师到专职辅导员的身份转变,但始终不变的是青春扎根西部的志愿服务初心。”。第三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李怡燃说:“一年的支教时间不长,但我终身难忘,三十五中老师和同学们满眼的真诚与爱意让我坚定了未来继续从事教师行业的选择”。

一届届研究生支教团志愿者们怀揣教育梦想,从红色上海到红色遵义,发挥了思想政治教育示范作用。近年来,校团委不断深化与东华附校合作,设立研究生实习实践基地,配备行政、教学带教导师提升基础教育服务水平;深化与遵义市及汇川区团建共建,设立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组织学生开展实地研学、沉浸体验、支教活动等,落实好志愿服务育人;今年还首次探索设立东华大学研究生公益基金,盘活校内外资源助力推动教育公共服务和教育资源均等化发展。

(第五届研支团成员秦睿遥、孙佳文分别开展道法、历史学科同课异构)

调研期间,李成龙一行先后到遵义团市委、中共汇川区委走访。遵义市第三十五中学、东华附校及研支团开展师资培训讲座3场、同课异构交流8场。调研团还先后走进遵义会议会址、红军山烈士陵园等,通过现场教学、沉浸式观演等形式开展红色基因研学实践。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同人民一道拼搏、同祖国一道前进,服务人民、奉献祖国,是当代中国青年的正确方向。”作为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乡村教育专项,中国青年志愿者研究生支教团是一所“大学校”更是一个“社会大课堂”。未来,东华研支团还将续写“青春与新时代同向同行”“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

视频:   摄影: 撰写:  信息员:李华清  编辑:杨玉璋

相关阅读

本月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