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双碳”赛道跑出东华“加速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实践团赋能制造业蒸汽系统绿色升级

发布时间:2025-08-26发布部门:团委、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主题:   主讲人:   地点:   时间:   组织单位:   

为响应国家“3060”双碳战略,聚焦低碳蒸汽技术在制造业和公共机构的绿色升级应用,探索绿色能源技术落地路径,暑假期间,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低碳驱动·材料赋能”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赴张家港开展为期8天的深入调研。团队围绕张家港科凌新能源有限公司的核心技术,联动鸿钰矿能科技有限公司和张家港市冶金工业园安全环保局等机构,开展实证调研与技术服务,通过实地走访、座谈研讨与技术方案设计,为传统产业绿色转型贡献青年智慧。

(实践团在张家港科凌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调研)

深入一线解码技术内核,追溯“双碳”技术源头

实践团首站深入张家港科凌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和生产车间,在企业工程师指导下学习核心储热材料(热芯)的构造及性能测试,详细了解“电储热—余热回收—智能控制”一体化系统的工作原理。团队成员向工程师请教系统逻辑、数据采集精度和智能预警机制,通过动手操作模拟平台,理解不同工况下的系统响应,为后续分析打下坚实基础。

(实践团在张家港科凌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开展研学)

一线调研,对话公共机构节能改造“真问题”

锦丰镇政府办公楼是公共机构节能改造的典型样本。为调研了解公共机构节能改造“真问题”,实践团走进沙洲新城管理服务有限公司,与管理人员进行深度访谈。“运行成本高是最大压力”“设备老化,维护频繁”“空间有限,新系统部署有难度”……社会实践团真切感受到公共机构改造的迫切性与现实约束。实践团成员了解到,“双碳”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涉及预算、空间、运维习惯等多重因素,结合所学专业知识,现场探讨模块化部署、分时控制等解决方案,并详细记录企业具体需求及顾虑。

(实践团在沙洲新城管理服务有限公司开展访谈)

云端访谈,验证低碳蒸汽技术方案

实践团队还精心准备线上座谈会,与千里之外的技术改造方案企业用户——鸿钰矿能科技有限公司开展技术方案实效性调研。鸿钰矿能的技术负责人热情分享了改造一年来的真实体验,“智能化管理太方便了,节省人力财力,在手机上就能监控、调节,故障率也低多了。”实践团就系统稳定性、极端天气适应性、维护成本等细节提问,对方一一解答并提供了详实的运行数据报表。这些来自生产一线的“硬核”反馈,为低碳蒸汽技术的应用及推广提供了现实佐证。

(实践团与鸿钰矿能科技有限公司技术负责人开展线上访谈)

产学研联动,探寻绿色升级的“政策东风”

在张家港冶金工业园安全环保局,实践团汇报调研成果并详细介绍技术潜力。环保局分享当前推广清洁能源面临的监管难点、补贴政策的落地瓶颈以及对安全性的等社会关注点。“有哪些具体的政策或措施来推动其降低碳排放、实现节能降耗?”“是否会提供相应指导和帮扶措施?”类似的现实问题得到逐一解答。团队成员认真记录并结合案例和数据,探索提出“试点先行、分类补贴、强化标准与安全监管”等政策建议,获得冶金工业园安全环保局高度认可。环保局还向实践团师生发出深度技术研讨的诚挚邀请。

(实践团在张家港冶金工业园环保局开展调研)

实践答卷,“碳”寻绿色动能赋能未来转型

经过全面调研走访、深入学习考察,团队成员联合企业、高校专家、用能单位及地方政府参与研讨,实践团探索形成了“企业出题—高校调研—政府协同—社会反馈”社会实践路径。实践团依托学院团队专业背景,结合材料热特性分析、系统传热路径优化及用能建模,为方案提供深度技术支撑,建立材料学服务全面绿色转型新范式。最终,实践团形成1份绿色改造政策建议书、1套可行性节能改造分析方案并拍摄制作了1部社会实践纪实短片。在深入企业车间、政府机关的过程中,深化实践团成员加深了对国家“双碳”战略的理解,锤炼了“敢走基层、能解难题、应用科技”的专业素养,为未来投身绿色科技创新与产业服务奠定了坚实基础。“我们亲眼见证蒸汽系统从‘高碳’到‘低碳’的变革。新材料技术让每吨蒸汽成本直降312元,年省百万能耗。东华材料人要用专业知识在绿色赛道上跑出东华‘加速度’”。实践团成员陈熙说。

视频:   摄影: 陈熙撰写:陈熙、高展、董晓光  信息员:李华清  编辑:李盈颉

相关阅读

本月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