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守护用药安全 化学与化工学院搭建解码ADR监测惠民志愿服务“大课堂”

发布时间:2025-09-04 | 发布部门:团委 化学与化工学院

主题:   主讲人:   地点:   时间:   组织单位:   

今年暑期,化学与化工学院“链”接安全・“智”惠民生实践团的14名师生,化身用药安全“摆渡人”,先后走进松江区药检所、药企车间和社区街巷,把专业的ADR(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知识,转化为老人能听懂、孩子能记住的大课堂,政、校、企、社区四方联动,打通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最后一公里”。

实践团聚焦药品上市后监测滞后、企业预警缺位、公众知识不足三大核心问题,通过大量文献整理和实地调研,制定研究计划;积极联合区药检所、相关药企搭建协同治理框架,把企业敞开的生产线、开放运输链打造成行走的实景大课堂。实践团成员雷佳烨说:“药检所全程为我们提供专业技术支持,那些实验室里的理论变成了能走进社区的实用科普内容。”

(学院与松江区药检所、相关药企联合共建)

在松江区药品和医疗器械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实践团开启了校准学习模式,把课堂上学的用药安全知识、收集的调研数据和国家现行风险管控体系逐一对照。区药检所工作人员拿出历年用药安全大数据,带着大家翻阅五年不良反应记录,从报告收集、关联性评价到分级上报,一步步拆解流程,还引导大家从单个案例里找共性风险。同学们不仅摸清了药物警戒体系的实战逻辑,还了解了风险信号识别、大数据分析等前沿技术的落地应用,把ADR分类、上报渠道等知识学扎实,为后续科普筑牢科学根基。

(实践团开展ADR分级上报访谈)

在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实践团沉浸式体验药品全生命周期药物警戒管理,听专职人员讲药物警戒体系,看实验室里的质量把控细节,和一线工人聊生产流程。团队成员深刻认识到药品运输环节温度把控及冷链数据实时回传、生产车间异物自动识别以及异常药品流入市场后公众及时反馈对于药品生产和使用的重要性。

(实践团调研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阿姨,您看这个说明书,要重点看不良反应栏!”“小朋友,要是吃药后不舒服,一定要告诉爸爸妈妈哦!”在社区,实践团把科普玩出了“新花样”,知识问答、案例分享轮番开展,还加入“抢答纠错”环节。从教大家读说明书,到讲ADR怎么上报,居民的用药安全认知慢慢从“不懂”变成“主动问”。

(实践团在社区开展“药”你健康安全用药科普志愿服务)

历经多轮文献检索、问卷调查、访谈调研和驻点观察,实践团最终形成1份ADR监测调研报告,拍摄1部安全用药记录短片和1部科普情景剧。着眼贯通式实践育人体系建设,化学与化工学院建立联合社会实践新路径,将校园实验室与研究机构充分链接,沿着行业脉络梳理社会实践资源。根据行业需求、社会需求以及学生需求形成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志愿服务大课堂。接下来,实践团将继续与区药检所加强ADR监测协作,让风险捕捉更敏锐;升级社区科普形式,把实践中发现的问题整理成政策建议,推动ADR报告机制下沉到基层。

视频:   编辑:李盈颉   信息员:李华清   撰写:钱强 雷佳烨 董晓光   摄影: 实践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