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世世代代都要牢记伟大长征精神、学习伟大长征精神、弘扬伟大长征精神。”这个暑假,纺织学院“重走长征路”实践团深入江西瑞金、于都,湖南通道,贵州遵义等地,开展了一场专业社会服务融合红色基因传承的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团以脚步丈量革命热土、用专业知识服务基层,在感悟长征精神的同时,以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重走红色征途
从红色故都瑞金出发,途经中央红军长征集结出发地于都、转兵西进通道县,再到伟大转折之城遵义。在为期十天的实践中,实践团创新实施“明日指挥官”轮值计划,由学生轮流担任每日队长,通过实战锻炼学生骨干的统筹规划、组织协调能力,全面提升团队凝聚力。每位队员都有机会全面负责一天的行程规划、任务分配、对外联络和总结汇报工作,践行“在实践中学真知、悟真谛,加强磨练、增长本领”的成长路径。团队成员不畏艰苦,主动“自讨苦吃”,让长征精神从书本中“活”起来,让理想信念在心底扎根。
(实践团抵达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历史博物馆)
实践团在瑞金朱坊村——中国医科大学前身所在地,实地体悟“文化聚心凝星火,产业赋能焕新颜”的乡村振兴图景,深切感悟革命先烈艰苦创业、救死扶伤的崇高精神,完成思想与精神的双重洗礼;在通道县县溪镇,实践团与当地团县委、乡镇开展调研座谈,围绕乡村振兴现状与对策进行深入交流;在遵义会议纪念馆,队员们驻足珍贵文物前,感悟百年党史的峥嵘岁月,传承先辈赤子初心。
(实践团参观通道转兵纪念馆)
实践团在深入查阅长征文献、梳理关键历史节点基础上,结合瑞金、于都、通道、遵义四个实践地的现场感悟,精心创作并拍摄了4期“青年说长征”系列微团课,并以Vlog记录实践历程,构建起“历史精神—实地践行—青年行动”的思政实践闭环。
专业赋能文化传承
在通道县,实践团聚焦侗锦这一千年非遗技艺,深入皇都侗寨开展专题调研。面对侗锦工艺复杂、传承不易的现实困境,团队充分发挥纺织学科优势,提出以课题研究为抓手,联合学院科研力量推进侗锦技艺的系统梳理与创新探索。通过实地调研,实践团与当地非遗传承人深入交流,详细了解侗锦的制作工艺、文化内涵和发展困境。大家发挥专业特长优化织造工艺、提取纹样、设计现代产品,在保留文化精髓的基础上优化传承路径,让这缕流淌在经纬间的侗族文脉重焕时代光彩。
(实践团于皇都村调研侗锦传承)
在传承红色基因基础上,社会实践团在遵义红花岗与团区委走入社区,先后开展了“时光织忆——老布料探秘工坊”“穿得舒服有学问——纺织与健康小课堂”“布艺新生——旧衣改造沙龙”三门纺织科普体验课,以“小手拉大手”的方式,为社区孩子们带来趣味性与知识性兼具的纺织科普体验。项目融合红色基因与纺织文化传承,得到广泛好评。
(实践团于遵义市红花岗区开展纺织科普进社区活动)
纺织学院精心打造“红色基因”系列社会实践项目,联动上海市新四军研究会、扎西干部学院等地设立社会实践点位,探索“红色基因”与“专业社会服务”深度融合的贯通式社会实践路径。此次社会实践,不仅让东华青年在实干中赓续红色血脉,更培养了一批政治坚定、能力突出、素质过硬的团学骨干。未来,学院团委还将持续深化与通道县、汇川区等地合作,建立侗锦非遗传承工作站、研究生支教团远程支教项目等,定期派遣学生骨干参与当地乡村振兴工作,将短期实践转化为长期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