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着专属“制服”的智能交通管理机器人,为脆弱血管量身定制的“智能防护服”,可游走于人体的仿生“神经蚯蚓”智能纤维材料……日前,十余项东华大学创新成果集体亮相第二十五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涵盖新材料、生命健康、高端装备等领域,全方位展现了在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精准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方面的扎实工作与显著成效。在工博会开幕式上,东华大学“模拟月球环境下月壤纤维极限制造技术及连续成纤装备”项目获得“第二十五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CIIF大奖”;PEEK声学膜突破国外技术封锁,获“第二十五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CIIF新材料奖”。
东华大学展区
东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朱美芳、成艳华教授团队研发的“模拟月球环境下月壤纤维极限制造技术及连续成纤装备”,突破了毫克级月壤珍稀样品的微量纤维纺丝技术瓶颈,攻克了极端环境下微量物料的精确输送、高温熔融、连续稳定成纤等一系列核心难题。航天员只需就地采集月球表面土壤,便能借助该技术制备出涵盖建筑结构材料、功能器件等在内的各类月壤基材料,让月球资源就地利用的设想照进现实。
东华大学纺织学院王璐团队研发的“微创介入心血管用纺织基植入物”,宛如为脆弱血管量身定制的“智能防护服”,既能有效隔绝血管瘤体,又能保持血液通畅,为亿万心血管疾病患者“织”就了一张坚实可靠的生命守护之网。产品不仅获得多项国内外权威认证,广泛应用于全国700多家各级医院,更成功走出国门,远销欧洲、美洲、日本等21个国家和地区。
展会现场,东华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崔玉梅团队携手上海市公安局交通管理总队联合研发的“公安交管机器人专用制式服装”吸引了来自行业专家、媒体记者及现场观众的驻足围观。这款专用服装选用高性能面料,既为机器人提供可靠防护,又通过专业设计提升视觉辨识度,让机器人在指挥交通时更显专业醒目。目前,该款公安交管机器人专用制式服装已在上海外滩等城市标志性区域投入试用。
先进纤维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展区
东华大学先进纤维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携多项“科技含量”拉满的展品亮相工博会展区。仿生“神经蚯蚓”智能纤维材料可游走于人体,精准捕捉神经微小信号,实现大脑“问诊把脉”,成果前不久登上《自然》杂志;面对材料智能化需求,东华团队研发的“不插电”智能纤维突破传统架构对电池、芯片的依赖,利用纤维、人体和大地构成的回路收集环境中的电磁能量,直接转换为光电信号,实现触控发光、织物显示以及无线指令传输等智能化功能。(来源:光明日报客户端 作者: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颜维琦 通讯员华亭 时间:2025-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