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热点

纺织学院召开“师德之我见”座谈会

发布时间:2004-11-03发布部门:宣传部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和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精神,纺织学院党总支在全院教师中开展了“让人民高兴,让党放心”系列活动。11月2日下午,纺织学院党总支在纺织楼508室召开了首场“师德之我见”座谈会。会上特邀请了热爱教育事业,关心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一心扑在教学工作上,兢兢业业“传道、授业、解惑”的一些教师畅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体会,他们是:全国优秀教师王善元老师,上海市优秀教育工作者丁永生老师,我校师德标兵严灏景、黄秀宝、李芝章老师。他们的发言使与会人员感受颇深。
    座谈会上, 85岁高龄的严灏景教授首先发言,他结合自己自上个世纪40年代末,在英国获得硕士学位学成回国后,半个多世纪来从事我国纺织界人才培养的亲生经历,以及在自己的教学生涯中伴随着学校学科的发展,系、院的发展,学校的发展乃至中国整个纺织工业发展过程中的切身感受,深刻阐述了作为一个教师崇高的使命感、职责感和成就感。严灏景老先生虽然年事已高,但仍在自己的岗位上耕耘不止,成绩斐然,2003年他所指导的博士生还夺得了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严老先生这种为我国教育事业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精神使每一位在座的教师都为之动容。作为严老先生的学生,博士生导师王善元教授在座谈中则用了“热爱、安心、喜欢”六个字,高度概观了作为一个教师的师德标准。王老师作为上世纪50年代毕业的大学生,经历了许多艰难曲折,研究生毕业后,他曾到天津的一个盐场做过多年的重体力劳动,但是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他作教师的信念也从没动摇过,从未放弃过自己的追求,始终如一地“热爱、安心、喜欢”教师这个神圣的职业。特别是在国外获得博士学位回到学校后,在当时没有任何科研经费的情况下,凭着作为一个教师强烈的责任感,持之以恒地完成了各项重要的科研任务。现在他作为博士生导师,从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高度,对所指导的博士生要求非常严格,他认为任何科学研究工作,都是从实际问题中产生出来的,解决以后再上升到理论,所以他认为博士生论文的选题可以自己选择,但必须注重对实际工作的研究,他还勉励青年教师在当前良好的学术、科研条件下,比前人有更大的跨越式的发展和提高。
    在座谈会上李芝章老师谈了自己在20年当兵过程中,难以想象的坎坷人生经历,以及自己家庭中鲜为人知的一面,由于女儿身体不好,她晚上经常要等到半夜女儿睡着了才能安心备课。长期来还要不断地为女儿治疗到处奔忙,这所带来的沉重包袱,常人是难以容受的。但就是在这样的逆境中,李老师塑造了自己坚忍不拔的性格和克服各种困难的坚强毅力。她谈到在一生中,她最崇拜的人是雷锋,最信奉的是雷锋同志所说的:对工作要象火一般的热情,对同志要象春天一般的温暖。并把雷锋同志的名言融化到了自己日常的教师工作之中。李老师认为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个岗位,就要无愧于教师这个光荣称号,对教学、对学生就要有火一般的热情和春天一般的温暖。所以她在这个岗位上始终把工作放在第一位,她说“钱”每一个人都需要,但作为教师不能为了“钱”才去工作。李老师谈到她为了给女儿治病每月需要花去2、3千元钱,而到外校去授课报酬也确实很高,但作为一个有责任感的教师必须摆正自己的位置,分清主、次,不能为了钱而丢失自己的主阵地,更不能先问钱再干活,应该先把自己的课上好了再说。李老师确实也是这样做的,为此才被学生连续几届评为“我心目中的好老师”,她还曾被评为上海市优秀教师、上海市三•八红旗手,是我校广大教师学习的榜样。
    会上黄秀宝老师和丁永生老师分别结合自己的教学、科研工作,畅谈了教师是一项非常崇高的职业,不能把它仅仅看作一种谋生的手段,作为教师不应该仅仅是学生在学业上的指路人,更应该是学生在思想上的灵魂工程师。当前世界各国的竞争非常激烈,而这种竞争最终表现为人才的竞争,所以作为大学的教师在培养人才的工作过程中,实际上也是站在了国际竞争的最前沿,我们肩负的担子很重,在教学的同时,一定要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把学生培养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视频: 摄影: 撰写: 信息员:系统管理员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