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热点

树立全局观念,寻求可持续发展——徐明稚校长解读学校近期工作重点

发布时间:2005-04-12发布部门:校长办公室
为更好地推进学校今年的各项工作,近期,学校召开了多个层面的情况通报会、座谈会与交流会,进一步准确把握学校今年重点工作思路,深入研讨当前工作中存在及潜藏问题。徐明稚校长在解读学校近期工作重点中指出“树立全局观念,寻求可持续发展”是关键。

徐校长指出“部分学院、部处及业务部门向松江校区搬迁”是学校今年工作的一件大事,是学校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其事关学校的布局结构调整,有利于学校资源的优化整合,有利于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松江校区目前已具备良好的教学、科研及办公等条件,相关配套措施正逐步完善,各单位应依据学校有关规定及时推进整体搬迁工作。其中7月30日前,体育部及理学、人文、外语、信息、计算机学院整体迁至松江校区,8月20日前,校部机关、业务部门整体迁至松江校区,2006年春季开学前,纺织、化工、机械、环境学院完成向松江校区的整体搬迁。2006年12月31日前,材料学院及分析测试中心完成向松江校区的整体搬迁。徐校长谈到,搬迁工作虽然会对日常工作产生一定影响,但建设与发展松江校区是学校的百年大计,各单位要处理好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整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强化大局意识、集体观念,同舟共济,共同克服暂时困难,以出色的工作将搬迁产生的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各单位负责人、党员干部尤其要起带头作用、凝聚作用,及时化解敏感问题,相关职能部处则应全力做好搬迁的部署、协调与服务等工作。

徐校长希望各单位能充分利用搬迁契机,优化管理、整合资源,进一步推动各项工作,促进学校的科学发展。徐校长同时强调,虽然学校近年来推行稳健的财政政策,财政状况有良好改观,但随着松江校区建设工程的推进,建设资金的筹措问题仍很严峻。在搬迁过程中,学校一方面要坚持“厉行节约”的原则,严禁铺张浪费,把有限经费运用在重点工作上;另一方面要通过资源的规划整合来筹措建设资金,确保松江校区建设不动用学校的日常性经费,不影响学校对学科科研、教育教学、教师待遇等工作的投入,不给学校的长远发展留下沉重的贷款负担。

徐校长同时指出,涉及两校区的学生安排方案必须与两校区的功能定位相结合,与松江校区的建设进度相结合,与松江大学城的有关部署等相结合,全面协调、综合考虑。教务处、研究生部、后保处等及相关学院要以师生为本,精心安排、及时调整教育教学工作,提供良好的后勤保障等服务,尤其要尽力为学生跨校区的教育教学、学习实习等活动提供方便。

关于目前的招生工作,徐校长指出,随着高等教育竞争的加剧,生源质量对学校发展的重要意义日益显现。招办等部门今年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依据学校的实际状况,推出了一些新的举措,如设立新生奖学金,加大帮困助学力度,加强招生宣传的专兼职队伍建设,开展“邀请优秀高中生参观松江校区”等形式多样、针对性强的招生宣传活动等等,就是希望探索有效途径改善生源结构,提高生源质量。但仅有这些应对性举措还不够,究其根本,学校还是要在教育教学改革上加大力度,尤其要积极拓展与上海支柱产业相关的新专业,为上海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则是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的一个契机,学校要抓紧落实“迎评、促建、创优”的各项工作。

谈到研究生教育时,徐校长指出,近年来,学校研究生教育的规模不断扩展,呈现良好态势,但在发展的过程中一定要坚持科学、协调、可持续地发展。学校尤其要加强学位点的建设,加强创新计划的深入实施,可通过聘请社会上的专家共同培养研究生等措施来提高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及社会适应性,可通过积极发展专业学位教育等来拓展研究生教育的模式与途径。而我们的学位点建设、学科建设也一定要面向上海发展战略,立足于构建合理的学科生态,重点发展应用性学科,着力培养应用型人才。

关于师资队伍,徐校长谈到,虽然与兄弟院校比,我校师资队伍的规模、结构、质量等近年来都有了较大改观,但学校仍要坚持“扩容”,并在引进的过程中注重“节奏和质量”,确保构建在年龄、学位、经历等方面均科学合理的队伍结构。并在“大力引进和培养学科带头人、博士学位教师”等的基础上继续促进学校教师与职工结构比例的优化。各学院负责人务必要拿出超常规的热情来关注人才的引进、培养与使用。学校同时要进一步探索用人制度与分配制度的改革。尤其应在人事管理制度这个关键环节上,从聘任、考核等制度入手,尝试解决“干与不干一个样”等长期影响学校发展的系列基础性问题。

徐校长还提到,干部队伍中存在有“不适应”和“不符合”的现象,前者是本领问题,本领有高低,应通过不断学习、积累等来努力提高;后者则是作风问题,要改变就希望“我们的干部具备‘两心’和‘两力’”。徐校长说,既然做干部,就必须有使命感,要有“责任心”和“公心”。干部自己不仅要优秀,还应时刻想着群众,否则就不会有凝聚力;既然做干部,就必须对工作投入,要有“活力”和“精力”,能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直面困难和挑战。希望各单位负责人珍视岗位、承担责任,在带领员工奋发向上的过程中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徐校长还对学校定位与学院定位的关系问题进行了阐述,徐校长指出,学校定位是高水平大学,高水平大学就是研究型大学,学院定位可能因学院现状有所差别,但学院均应为学校目标的实现贡献力量。我们应注重发展应用学科,研究领域也应着重于应用研究及应用基础研究,并倡导和鼓励更多的教师投身于科学研究,为“科教兴市、科教兴国”做贡献。徐校长希望各单位能以“十一五”规划的编制为契机,进一步思考目标问题、定位问题和规划问题。

徐校长说:目前学校处于很重要的发展阶段,挑战与机遇并存,所有的东华人都可以有所作为。相信只要全校上下以全局观来理解、统筹和落实工作,同舟共济,学校就一定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视频: 摄影: 撰写: 信息员:系统管理员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