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4月19日下午,人文学院的全体党员、预备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在二教307多媒体教室听取了黄慰平副教授有关《文学、艺术与人生》的讲座。
黄慰平副教授,毕业于华东纺织工学院。曾任我校中文教研室主任,他在各类全国性学术刊物上发表十几篇高质量的专业论文。曾被评为上海市劳动模范,获得“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对于什么是人生,黄教授指出,人生就是人的生活道路,人的生活与动物不同,不是光吃饭、睡觉。人生是人的生命力,转瞬即逝。他引用曹操、李白、毛泽东和海伦的名言来说明人生的短暂,教育大家要珍惜人生,让每一天都过得更有意义。
黄教授从四个方面诠释了文学、艺术与人生的关系。
首先,文学艺术是反映人生的一面多棱镜。
有的人生轰轰烈烈,象保尔•柯察金,有的人扼住命运的咽喉,象玄奘、司马迁心怀远志,历经千辛万苦,“终成正果”。他告戒我们年轻时“莫等闲”,否则“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只能“无可奈何花落去”。有的人生浑浑噩噩,有人认为“人生不吸福寿膏,枉来人间走一遭”,象《日出》里的陈白露一样,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其实这些人才是“枉来人间走一遭”。
而文学艺术是人生的观照,大师的作品从自然来,把一切现实升华为emotion与sentiment,大自然可荡涤人胸中俗尘,从而获得一种萧然意远,旷达怡静,不滞于物,不凝于心的境界。
第二、文学艺术是人生旅途中不可缺少的伴侣、不可缺少的知音
物质生活主要满足人生理官能上的享受,重在“欲”。精神生活使人产生一种思想上追求向上的力量,重在“灵”,是心灵上的探求。而只有思想上的追求才能提升人的品位与深度。
文艺境界也就是审美的境界。美的价值在于启迪人的智慧,涵养人的情操,促进人的个性发展,帮助人从狭隘的个人功利中解放出来,成为一个能把个体欲望自觉地和社会进步发展统一起来的高尚的人。
第三、文学艺术是人生汲取养分、动力的源泉,能从根本上提高人的素质 。
文学作品可以提高人的语言层次和表达能力;锻炼观察、想象力,发展思维层;荡漾心胸,陶冶情操。
科学不能没有感情熏陶。而好的作品是作者与读者的心灵对话,使人受到真、善、美的熏陶。
第四、文学艺术增长见识才干,无形中提高人的素质。
文学可以增长见识才干,会无形中提高人的素质。从事文学艺术是使人类健全的事业。而青少年缺乏文学艺术的熏陶是不可弥补的损失;成年人缺乏文学艺术的滋养是遗憾无穷的缺陷;老年期缺乏文学艺术的陪伴是人生终途的悲哀。
黄教授的讲座幽默,生动,诗、词、歌、赋,顺手拈来,同学们对黄教授在汉语言文学上的造诣之深都深有体会,教室里不时响起热烈的掌声。大家都觉得这次讲座对于培养我们的人文精神很有帮助,也希望这样的讲座能经常举办。
视频:
摄影:
撰写:
信息员:系统管理员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