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分团委、学生会、学生社团:
为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意思维、创造能力和创业精神,配合“张江高科杯”第四届上海市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的开展,特别举办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校内作品选拔赛,现将大赛的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时间:2006年2月-6月
二、主办单位
共青团上海市委员会、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学生联合会
三、承办单位:华东理工大学
四、协办单位:上海张江(集团)有限公司
五、校内选拔赛组织单位:校团委
六、参赛对象
全日制普通(含社会力量举办)高校在校本专科学生和硕士(包括MBA)、博士研究生
七、大赛宗旨
培养创新意识 激发创意思维 提高创造能力 鼓舞创业精神
八、组织机构
成立校内选拔赛组织委员会,负责大赛的组织、宣传、活动和会务等工作;成立大赛评审委员会,负责校内作品评选审定及保送工作。
九、参赛方式
1、参赛形式:以创业计划团队形式参赛,统一申报。参赛者需自行组成学科优势互补、专业配备科学、人员结构合理的创业计划团队,可以跨校区组队参赛(但团队成员务必事先协商明确作品申报单位),参赛团队的主要人数原则不超过5人。
2、参赛作品应针对一项发明创造、技术专利或服务。具体来源有:参赛团队成员参与的发明创造、专利技术或课外制作;经授权的发明创造或专利技术,参赛团队须向组委会提交具有法律效力的发明创造或专利技术所有人的书面授权许可;一项概念产品或服务。
3、参赛团队应在广泛进行市场调研、认真进行企业分析的基础上,完成一份把产品或服务推向市场的完整、具体、有实施可能的创业(商业)计划书。同时创造条件,吸引风险投资或企业注入资金,推动创业(商业)计划走入市场。
4、所有完成的创业(商业)计划书,要求有文字版和电子版两种。(具体格式见附件2)
十、大赛步骤
“张江高科杯”第四届上海市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本届比赛采取校级和市级两级赛制,本通知只涉及校内选拔赛程序。请各分团委、学生会、学生社团全面动员,广泛组织,认真选拔,精心培训,组队参赛。
参赛程序为:参赛者向本校团委提出参赛申请,申报参赛作品;优秀作品经过学校评审选拔后,统一报送“张江高科杯”第四届上海市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组委会秘书处(设在华东理工大学团委),参加市级比赛。具体安排和要求如下:
1、校内宣传及作品申报暨市级预赛
时间:3月1日—3月31日。
请各参赛队伍于3月31日之前向校团委提交申报创业计划作品(文字版一式两份),参加校内选拔。学校评审委员会将对作品进行统一评审,并于4月10日前公布入围市级预赛的团队名单,并按照“张江高科杯”第四届上海市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组委会统一要求于4月14日前向市组委会申报我校参赛名单参加市级预赛。期间,请各参赛团队积极修改和完善创业计划书。
2、市级复赛
时间:5月中旬—6月中旬。
各高校获得复赛资格的团队于5月26日之前,将完整、详细的创业计划书(文字版一式四份;电子版一份)上报大赛组委会秘书处。评审委员会将对创业计划书进行全面、严格和公正的评审,并于6月9日前公布入围决赛的作品名单。
3、市级决赛
时间:6月下旬。
入围决赛的团队将修改完善的作品(文字版一式五份)于6月23日之前上报大赛组委会秘书处。大赛组委会将统一组织入围决赛的团队进行秘密答辩和公开答辩,并评出最终获奖作品。
4、闭幕式和颁奖典礼
时间:6月下旬。
组委会将举行闭幕式和颁奖典礼,期间将举行上海市大学生创业论坛、创业项目推介会、创业学子推介会等系列活动。同时,对大赛进行点评、公布大赛成绩,并进行颁奖。在可能的情况下,将进行项目与公司合作签约。
5、关于全国大赛
大赛组委会将根据团中央的具体要求,按照本届大赛复赛的成绩,确定入围全国比赛的作品名单。同时,各高校要对入围作品进行全面完善,并于6月23日之前将修改完善的作品(入围市级决赛的作品文字版一式五份;入围全国复赛的作品一式七份,电子版一份)上报大赛组委会秘书处。组委会将于6月26日前集中报送全国组委会。第五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决赛将于今年10月份左右在山东大学举行,届时上海将组团参加比赛。
十一、评审奖励
组委会将组织企业家、风险投资家、学者成立评审委员会,承担大赛的评审工作。评审委员会将通过对参赛作品和团队进行预赛、复赛、决赛三轮评审,最后确定获奖作品名单。本届大赛将设金奖2名、银奖3名、铜奖10名、优胜奖、最佳表现团队和最佳创意团队,分别颁发奖杯、证书和相应奖金;同时设立优秀组织奖,奖励在大赛中成绩突出、组织高效的学校,并颁发证书和相应奖金。
十二、工作要求
1、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张江高科杯”上海市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是大学生科技创新系列竞赛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是第五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上海赛区的选拔赛,各分团委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结合实际,制定推进方案,切实把活动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2、广泛动员,密切配合。各分团委要积极争取校内、外有利科研资源和师资力量,多方面密切配合,发挥优势,为大学生创业立业增强力量。
3、搞好宣传,营造氛围。各分团委要把竞赛活动的宣传作为工作重点,在同学中进行广泛宣传动员,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扩大活动在学生中的影响,使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深入发展。
十三、学校组委会联系方式
总负责:任晓杰
延安路校区联系人:张亚玲
电话:62379401
传真:62373231
松江校区联系人:陈志刚
电话&传真:67792230
EMAIL: tuanwei@dhu.edu.cn
共青团东华大学委员会
2006年2月28日
|
|
附件1: 报名登记表
附件2: 创业计划书模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