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热点

我校被评为2005年度上海市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工作先进集体

发布时间:2006-03-23发布部门:教务处
    近日,上海市教委发布了《关于表彰2005年度上海市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决定》,有17个单位荣获“2005年度上海市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工作先进集体”的荣誉称号,我校位列其中,并名列前三甲。

    2005年,我校招生办公室在校党政领导和招生领导小组的领导下,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认真贯彻教育部有关“阳光招生”的精神,加强管理,确保招生工作的公开公正公平,高质量地完成了招生考试工作中的各项任务。
    2005年,我校录取的3412名本科新生中,第一志愿率比上年增长6.1%。为了吸引优秀生源,提高生源质量,为学校的发展注入强大的后劲, 2005年,我校采取了一系列招生工作新举措:

    一、合理编制学校招生计划
    在专业院系预报当年各专业招生计划的基础上,结合各专业历年招生、就业情况制定2005年招生事业计划。与上年相比,2005年本科总招生规模增加150名。在广泛听取院系意见和召开了10多个04级新生座谈会的基础上,制定2005年招生来源计划。投放在上海市的计划与上年持平。对于外省市来说,综合考虑我校历年在该省的计划、近三年生源情况、当地的经济水平和产业结构、重点大学数量以及当地文化与上海文化的渊源等因素,决定投放数量。
    为鼓励优秀学生第一志愿报考我校,2005年学校取消专项助学金,改设新生奖学金。获得一等奖新生2名,二等奖新生157名,发放奖学金总金额为人民币322万。


    二、有效进行招生宣传与咨询工作
    明确宣传的指导思想问题。组织展开了10多个2004级新生座谈会,对3250多名新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且走访了一些中学校长和区招办主任。明确了“向谁宣传、宣传什么、何时宣传以及如何宣传”的问题。
    充分利用各种媒介进行强有力的宣传。组织编印了《2005年东华大学本科招生指南》一书、《2005年东华大学本科招生简章》小册子、《东华大学报2005年本科招生专刊》以及招生宣传海报、招生宣传片、招生名片等一系列资料。向全国4000多所中学、200多家省市区县招办、2000多名高三班主任寄送招生宣传资料。在《中国青年报》、《上海家庭教育时报》、《上海教育》、《扬子晚报》、《安徽青年报》、《求学》、《高校招生》等众多报刊、杂志上宣传我校的办学实力、专业特色和招生政策。在教育部阳光信息平台、中国招生咨询网、中国教育科研网、东方网、河南教育信息网、江西高招信息网、陕西招生考试信息网等二十多家网络媒体以及上海教育电视台、东方人民广播电台、浙江人民广播电台开展招生宣传和在线咨询活动。
    组织培训一支强有力的招生宣传队伍,奔赴24个省市的41个地区进行宣传咨询;深入上海市24所重点中学进行招生政策宣讲和咨询;分别召开虹口区、静安区中学校长座谈会,加强与中学的联系。同时开通五部对外招生咨询热线电话。
    在学校两个校区实地开展咨询、参观等活动。2005年4月,分别在延安路校区和松江校区组织举办了招生咨询活动;组织了五次上海市14个中学部分考生及考生家长的东华大学松江校区一日游活动。加深了中学生和家长对我校的美好印象,提升了他们对我校新校区等情况的认识。

    三、着力抓好艺术类专业考试工作
    在抓宣传、抓生源的同时,重点抓命题的安全性、考试的规范性、评分的公正性、登分的准确性。2005年,重新考察并选择了一些社会声誉好、考试组织规范、责任意识强的学校作为艺术类考点。2005年我校艺术类专业考试外省市考生报名人数达8700多人,比上年增加2000余人。上海市录取新生和外省市中日班录取新生的专业成绩文化成绩都比往年有较大幅度的上升。
 
     四、齐心协力完成网上远程录取工作
    为了贯彻执行教育部关于招生录取实施“阳光工程”的精神,保证学校整个录取过程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事先用书面形式将任务分解到各个部门,切实做到任务到人、责任到人。学校纪委负责同志在录取工作开展前,对有关人员专门进行了纪律教育,并且对整个录取过程中的主要环节全面进行监督。在录取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招办及时向领导请示汇报,对于各地的生源情况招办也做到经常向招生领导小组报告。在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下,网络、通讯、电力设备准备充分,经全体招生工作人员的努力,圆满地完成了2005年网上远程录取工作任务。

     目前,校招办正以“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精神开始准备2006年的招生考试工作。今年,我校将从以下方面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招生开始工作,如:制定和完善招生工作的有关制度和规定;努力建设好学校的本科招生网;积极开展预选优秀生、艺术特长生等考试的网上报名工作;尽快地完善招生信息数据库等。





视频: 摄影: 撰写: 信息员:系统管理员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