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我国新一代“人造太阳”实验装置EAST 9月28日在安徽合肥首次放电成功,世人瞩目,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各大媒体争相报道了这一让人振奋的消息。日前,负责EAST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中“总控和数据采集” 系统的专家、我校博士研究生导师罗家融研究员欣喜地告诉记者,EAST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的放电成功,让中国人在核聚变的舞台上令全世界刮目相看,,它标志着人类在核聚能研究利用领域又迈出了新的一步,并有可能成为世界核聚变的里程碑。尤其令中国人自豪的是,该装置中所使用的材料绝大部分是国产的。
EAST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在世界上第一个实现全超导。EAST放电成功,罗家融攻不可没。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特采访了他,并于9月29日早晨播放了他对该项目介绍。作为EAST超导托卡马克运行的总负责人,罗家融老师全面协调各子系统的工作,为该装置通过国家大科学工程的工艺验收和顺利地进行第一轮放电成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自2004年来东华大学理学院等离子体物理实验室工作以来,带领东华大学的研究生,参与该项目中“虚拟合作实验室”和“分布式中央定时系统”两个子项目的研究工作。有关测试专家表示,罗家融老师设计并由东华大学理学院研制的分布式中央定时系统能为EAST超导托卡马克所属的各子系统提供统一的时钟和触发信号。时钟分频和触发信号驱动能力满足各子系统要求,信号精度和同步性到达了设计要求。有关专家表示,该系统的设计理念将为正在设计中的国际合作聚变装置ITER的中央定时系统提供一个参考的实施方案。
据悉,核能是继石油、煤和天然气之后的重要能源,又可分为核裂变能和核变聚能,前者已被人类利用来发电,但裂变堆的核燃料蕴藏极为有限,不仅产生强大的辐射,伤害人体,放射性核废料的处理也一直是让人头痛的难题。与之相比,核聚变辐射极少,且核聚变燃料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其所产生的能量够人类用数亿年乃至数十亿4年。
罗家融研究员作为我国第一个超导托卡马克HT-7装置实验的总负责人之一,多年来负责实验总控及数据采集,参与物理实验的设计和实施。他主持设计的HT-7极向场多变量多目标控制系统和总控系统,成功实现了对HT-7超导托卡马克装置多变量控制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实验取得重大突破作出了重要贡献。他承担了HT-7总控系统的改造工程,有效地提高了HT-7超导托卡马克装置的物理实验效率。他自己设计用于分析实验结果的绘图软件,有效地提高了物理实验人员分析数据的效率。该软件还得到了国际同行的广泛认可。
罗家融研究员作为访问学者在美国原子能通用公司聚变物理部所属DIII-D 装置工作期间,独立设计并完成了汤姆逊激光散射系统的全套控制件,解决了此项诊断长期以来不能连续稳定工作的问题。此项工作被美国原子能通用公司聚变物理部以中美交流合作优秀成果上报美国能源部并获批准,成为中美磁约束聚变合作的一个范例。
视频:
摄影:
撰写:
信息员:系统管理员
编辑: